详情
Myspace中国董事会成员,也在苦苦思索新的发展方向,他们觉得一条可选的道路是,把Myspace中国换原成创业公司,完全重新开始。(配图)
新浪科技 崔西
关于Myspace中国聚友网的上一次公开消息,是2011年10月其网页出现故障关闭迟迟无法恢复,媒体例行需要进行采访,出来回应的是才接管聚友团队2个月的陈鹏飞,他以聚友CEO身份,称“发生技术故障、恢复时间未定”。
对于一家在2011年初就裁员2/3、第二任CEO魏来及诸多高管离职、仅剩下10多个人运营的公司,媒体似乎已无太多兴趣,毕竟连曾经风光一时的Myspace本身,都在当年作价3500万美元出售。这次故障风波之后,聚友网就在公众视野里逐渐消失。
就在人们对聚友网已经淡忘的时候,陈鹏飞的名字却悄然出现在“微软Azure加速器”名单之中。
数日前,微软创新孵化项目“Azure加速器”正式进入中国,改项目主要针对云平台领域创业公司,微软给创业者提供免费的办公空间、培训、指导与法律支持,创业公司能免费访问微软的Windows Azure操作平台,不过微软并不提供种子基金。第一批入选该计划的共有10家公司,其中陈鹏飞的项目叫做“Atom”。
根据新浪科技查询,Atom仍是一个孵化中的项目,定位是“提供社会协作工具、帮助中小型企业协作软件”,这似乎与聚友网及Myspace之前所关注的相差甚远,有一种可能是陈鹏飞也已离开聚友网重新创业,但蹊跷的是,微软官方Atom介绍中,陈鹏飞的职位仍然是“Myspace中国CEO”。
而自从大半年前因“故障”关停的聚友网页面,虽然并没有恢复,但不知何时起悄然挂起“coming soon”字样,这是否意味着Myspace中国将卷土重来?
但据新浪科技多方了解的事实是,在魏来离开聚友网之后,董事会就已经悄然考虑用“Myspace中国”这个公司的壳,去扶持一个新的创业项目,也就是陈鹏飞的“企业协作软件Atom”,虽然陈鹏飞挂名Myspace中国CEO,但唯一所做的相关业务就是关闭聚友网。
88年的CEO
陈鹏飞1988年出生在一个太极拳世家,是业内有名的“陈氏太极拳”传人,他本人也曾获得过国际太极拳年会传统套太极拳冠军。虽然家里期望他成为一个武术家,但他还是希望做自一些自己的事业,从小在国外读书的他最终选择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金融系读书。
2007年底,陈鹏飞回国找到一份在财政部实习的工作,习惯用facebook、twitter这些社交网站的陈鹏飞,发现财政部的企业软件非常难用,并且没有任何协同,于是返回学校以后他就开始琢磨这方面的事情。
这并不是一个很难想的创业切入点,上个月刚刚被微软以12亿美元收购的Yammer,创业起点也是2008年9月,其定位为“企业社会化网络服务”,上面的应用程序包括投票、聊天、活动、链接、主题等。
陈鹏飞同样对Yammer做了研究,他的结论是“Yammer还是太像聊天工具,而且粘性不高”,他希望解决的是80后在工作中需要的实用软件,“社交化的方式是对的,但Yammer的解决方法不对。我希望做的企业系统以社交为核心,目标客户是未来世界500强的公司,让年轻人用的企业软件。”
虽然从2007年陈鹏飞就组建团队开始做各种尝试,但进展似乎并不理想。
2011年初,陈鹏飞认识了前美国在线AOL总裁、新闻集团全球数码媒体CEO Jon miller,并受其邀请,以新闻集团实习生的身份回北京了解中国互联网市场。经过Jon miller介绍,陈鹏飞有机会认识了Myspace中国董事会成员——新闻集团全球副总裁高群耀、宽带资本董事长田溯宁以及IDG熊晓鸽。
从小在国外长大的陈鹏飞虽然有在中国财政部实习的经历,但对中国互联网市场并不了解,他希望通过和上述大佬交流的机会,迅速了解中国市场。当然陈鹏飞也介绍了下他过去3、4年做的这样一款软件,并且聊了聊未来的期望,突然引起了Myspace中国董事会的兴趣。
当时的Myspace中国正经历风雨飘摇时期:从SNS转型垂直音乐平台并未给其业务带来太大改善,而由于Myspace全球战略调整,中国也开始闪电裁员:CEO魏来及运营副总裁雷振剑等高管离职,裁员人数达到30多人,团队仅剩下10余人左右。
Myspace中国董事会成员,也在苦苦思索新的发展方向,他们觉得一条可选的道路是,把Myspace中国换原成创业公司,完全重新开始。对于陈鹏飞描述的未来企业软件社交化趋势,高群耀、田溯宁及熊晓鸽认为还算靠谱,于是2011年6月,从沃顿商学院毕业的陈鹏飞直接进入Myspace中国,担任所谓的“CEO职务”。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