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手机大头(配图)
编者案:
王秦岱是我很早就敬仰的一位前辈,原因是在转行互联网之前,我也是做移动增值类产品的,那时就已经知道王总。他当时是华友世纪CEO,而我没有机会拜访。幸好,有了这次机会。
尽管SP早已处于没落的边缘,新浪、搜狐还在以这些产品作为自己的营收增长点,但逐渐下滑的趋势以及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让我们早已对这种“病毒”式的产品不抱任何希望。
那么,跳出来,重新开启创业历程的王秦岱如何看待“移动互联网发展”风暴?他对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产业之间的纵横交错如何理解?他的手机大头是不是真的能成为移动时代的“弄潮儿”?看看下面他的回答,你可能会从中得到答案。
:话题是从王总桌子上的iPad开始的,巧合的是,那天正好是iPad 2正式发布,对于这样一项被很多人称之为划时代的,创新的,革命性的产品,王秦岱是如何看待的呢?
王秦岱:iPad并不能称之为一项革命性的产品,更不会取代现有的PC产品;依照我的观点,手机,iPad,PC,都有自己独立存在的空间;
iPad为什么取代不了PC?原因很简单,就是键盘;当然,你不要小看这简简单单的键盘功能,正式因为有了它,PC才用着更方便;
你可能说这不是重点,功能强大才是重点,想想看,以后平板电脑的功能一定会达到目前PC机的水平,包括CPU,GPU等,毕竟都是符合摩尔定律的,但这样的产品就能替代PC机么?
不能,因为操作不方便,这是最根本的原因,英寸屏幕下的虚拟键盘并不能取代传统的PC机的物理键盘,即使这个屏幕放大,这是操控体验所决定的;更为贴近实际的是,外置蓝牙键盘的iPad,其实就是一台PC;
iPad是什么?从功能上讲,iPad是一款更加偏重于休闲娱乐,携带方便的一款电子产品,比如:你外出旅行,可以携带一个iPad,随时随地浏览一下新闻资讯,听听音乐,看看电影等;
iPad虽然不是一项革命性产品,但并不代表它不是一款综合创新的产品,毕竟iPad在工业化设计及时尚元素等用户体验方面非常优秀,这得力于苹果以及乔布斯在这方面的天赋。
Techweb:AppStore的模式算不算一种革命性的成功?怎样理解它以及衍生出来的类似相关的电子市场模式?
王秦岱:AppStore算是一个革命性的创新,至少以前没有出现过,更重要的是,AppStore模式在硬件,软件以及与开发者之间,建成一个良好的价值生态体系,而这个生态体系,足以改变人们过去的生活娱乐方式;
对于国内疯狂建立的电子市场,软件商店,我想大部分人都不能获得成功,原因是:首先,软件商店都是虚拟商店,这个和实体商店有很大不同;
对于实体店,我们可以看到大Mall与小店之间都有很好的生存空间,比如:沃尔玛和7-Eleven在市场上都可以很好的生存下去,这不仅仅是由成本所决定,也包括很多需求,市场等元素决定的;
但虚拟软件店并没有太多的成本复制,很多人都可以轻而易举的做,像目前国内的各种软件商店,虽然大家都在做,但有没有能力把这个市场做好,这个不好说,关键在于你有没有做这个市场的基因,这个基因包括资金,产品,运营,用户体验等等各个方面的能力;
但对于AppStore和Android Market来说,它们是有生命力的,毕竟它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
:目前,主流移动操作OS主要有Android,IOS,Symbian,Windows 7,那么,手机大头在移动客户端应用开发方面侧重哪个呢?
王秦岱:在中国,我们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更看好Android手机的发展,对于Android手机来说,其将会覆盖大多数高端,中端,低端等用户群,而这些中低端用户群正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所在;
对于iPhone来说,它更像是行业里面的意见领袖,覆盖的人群大多数是高端人群,从目前中国手机用户拥有iPhone的比例大小来看,估计连1%都不到;
但如果纯从商业实用的角度出发,我认为Symbian是仅次于Android,至少目前乃至未来几年还会占有很大市场,虽然大家都在说Symbian已经不行了,但从目前看到的事实来看,NOKIA在中国手机市场的占有率还是最大的;
因此,如果让我给这几个系统排序的话,Android>Symbian>iPhone>Windows Phone 7;
另外,考虑到不同平台之间的开发的难度及差异,目前,我们正在开发一个横跨不同系统之间的平台,开发移植完成后,我们一次开发的应用可以跑在不同平台上,这样以后整个开发移植的效率就会有质的飞跃,另外,用户可以很方便升级应用,且不需要重新下载;
:现在做视听看等内容的创业者很多,包括3G门户,UC,或者可能进入该领域的创新工场,小米科技等团队,面对这样的竞争团队,手机大头有什么优势?
王秦岱:我们将自己定位是一个综合的手机多媒体内容服务提供商,不是单媒体,我们为手机网民提供读书,新闻,音乐,视频等媒体内容,为其提供综合的生活及娱乐服务;
其实,手机除了通话之外,还有很多重要功能,比如说:即时通信,搜索,定位,电子商务等,但也不要忘了,手机上简单的视听看也是网民最需要的基础服务;
因此,我们就想给大家提供手机上的多媒体服务,得力于我们平台的优势(横跨OS,服务每次升级不需要重新下载客户端),因此,相比于其它同类产品,我们的产品表现的会更好;
另外,大家在产品定位方面也有所不同,比方说UC,UC给大家的印象就是“打开UC就是浏览器”,虽然UC也有自己的新闻,视频等栏目,但它们更多定位是UC浏览器的国际化及UC乐园的SNS化,至少我们目前看到的是这样,另外,一个公司的产品也不可能定位太多,总有自己专注的方向;
而3G门户最早的口号是要做WAP门户,但后来由于竞争越发激烈,优势就不那么独一无二了,后来它们又发展做了客户端产品,包括GGbook,GGlive等多种客户端产品,我想他们的思路是网民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客户端下载;
我们是将视听看拿出来单独做一个客户端产品,这样可以满足大多数网民最基本需求,目前,手机大头客户端用户每天的平均使用时间已经达到1个多小时以上;
:现在,门户也已经发力移动终端应用,如果门户切入视听看这块业务,你们怎么面对这些竞争?
王秦岱:其实,大家都有很好的机会,门户肯定也会有,毕竟门户组织内容有这么多年经验,而我们与门户之间在竞争关系的同时也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说白了,我们就是他们的无线内容分发分销平台,虽然门户及视频网站有很多家,但他们的内容并不是独家的,没有独家内容的门户单独做客户端是没有什么竞争优势的,而我们做的主要工作就是把门户中有价值的内容聚合过来;
:对于未来的盈利模式,自己考虑过了么?
王秦岱:这个大家都谈了很多了,我也没什么新的可谈的,比如大家说的增值服务,广告,移动商务等等,但目前谈这些还早,我预期的盈利的拐点大概还需要两年多的时间,毕竟盈利模式的出现需要整个产业链的成熟,而产业链的成熟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智能手机的价位及种类
至少500-1500元之间的智能手机要有足够的供货量,毕竟绝大多数用户都是在这需求之间,而且要有足够机型及选择,目前,Android手机已经给大家带来了这样的拐点;
<2>流量费
流量费目前还是大家最关心的一件事,什么时候流量费降下来了,可以满足大多数手机网民需求了,就可以了;
<3>支付方式
支付方式,目前,移动互联网终端支付方式方面还没有发展起来,什么时候支付方式解决了,一切问题都好办了,想想看,假如用户看到了一段好内容,想付费,却找不到支付方式,这怎么好办;
以上三种最关键的事情解决了,那么再谈盈利就已经基本成熟了。
:目前,移动互联网创业已经形成了一股浪潮,您是怎样看待目前这股热潮?这会是一个泡沫呢?
王秦岱:其实,对于有准备,有特长的人,移动互联网创业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也很有可能成功,另外,能否成功与否关键还是要看产品有没有创意,团队是否有运营的能力,是否有营销能力等,而全民参与也是一件好事,但与其它创业一样,能成功的毕竟是少数;
:是否看好李开复的创新工场投资模式?
王秦岱:创新工场的模式成功与否有待证实,但不能否认的是,创新工场确实是一项创意;而至于是不是一个好的孵化团队方式,只能给他时间,最终看他的效果;
但创新工场模式至少至少在Marketing上是成功的,它给予了创业小团队一个很好的平台,可以获得很多有用的资源,包括资金,人脉,技术等等;
:社交网络在全球发展不断升温,包括facebook,twitter,foursquare,新浪微博,开心网等,但升温的同时,却受困与盈利问题,怎么看待这些矛盾?
王秦岱:其实,对于这些社交网络来说,商业模式早一点出晚一点出对他们都是无所谓,毕竟他们已经过了生存期了;facebook也好,twitter也罢,只要用户本身还没有找到另外一种更好的方式取代它们,那么它就是最有未来的东西,因为人们离不开它,而盈利模式的出现会在以后的发展中自然而然的显现出来;
Techweb:似乎现在国内互联网又在不断抄袭国外互联网创新,对互联网之间的抄袭是怎么看?
王秦岱:与其辩解与回避抄袭这件事,不如就承认这件事的存在,其实,大家都在借鉴外面新的好的东西,先去学习,借鉴,学的好,发扬光大,之后再创新;
因此,与其大家之间互相攻击,还不如好好学习,闷头发展,慢慢就会孕育出好的创新。(雷昆)
王秦岱
现任北京大头无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
王秦岱先生自称是“移动互联网行业里的老兵“。他先后服务过多家国际知名电信设备服务提供商,包括AT&T(美国电报电话公司)、朗讯科技、北电网络。他历任亚信科技和华友世纪的总裁,并将两家企业成功带到纳斯达克上市。2010年3月,王秦岱先生出任北京大头无线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致力于通过推广手机多媒体的概念将手机大头发展为手机软件里的领导者。目前,手机大头用户增长迅速,已拥有超过6000万的智能手机用户,老兵再次踏上新的征程。
备注:Talks访谈系列,关注于国内外创新团队的发展,包括但不限于文化,传媒,音乐,电影,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泛互联网相关领域创新。
访谈联系:Email:;Gtalk:或Email or Gtalk:,谢谢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