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导语:国外媒体今天撰文称,一场与全球晶圆代工龙头台积电打输了的官司,让张汝京再度失去职业舞台。
以下为全文:
意外离职
9年前,曾是张汝京的台湾舞台——世大集成电路同样是被台积电收购后,张汝京只身来到上海张江,另辟事业疆土。在上海张江园区内一片农田中奠基开建中国第一座八寸芯片厂,并在一年多时间内批量生产,为半导体业创造了一个奇迹。
随着中芯版图由上海扩及北京、天津、成都、武汉以至深圳,张汝京“内地半导体之父”的名号不迳而走。
从零开始,在不到十年时间内,中芯国际已成为内地规模最大、全球第三的芯片厂,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拥有四座八寸厂、三座12寸厂,并受托运营成都和武汉的12寸厂,2008年开工建设深圳八寸厂。中芯国际并在2004年实现香港和纽约上市。
除了上帝之外,中芯应是张汝京的全部人生。由他一手创立的中芯生活园区及中芯学校,经常可看到张汝京一惯的简朴身影常穿梭在其中,关心员工的生活不言而喻。
张汝京离开中芯的第一天,与他交往10多年来的友人见到他后如此描述,“表面上看起来还好,但他自己都觉得很意外。”
这位张汝京的友人向媒体表示,这场官司打输,把董事会惹火了,董事会迅雷不及掩耳地请张汝京下台,连张汝京本人都感到意外。
该位友人还透露,张汝京目前尚无明确下一步的职业生涯规划,但应该不会再重新创业,而以他在中国积累的社会关系,可以从事慈善工作。“如果他出来,我愿意跟他再一起工作。”这位也是前中芯员工给张汝京这样的承诺。
而面对外面风风雨雨的批评,另一位前中芯员工如此形容张汝京——一位很甜美,很忠实的弟兄."我们不在他的位置上,又如何能批评他呢?"。
管理能力受质疑
始终无法交出一张漂亮成绩单,也是埋下张汝京下台的另一原因。
“自己觉得他应该下台,让我个人损失惨重。”一位中芯国际的股东说。
中芯不断地扩张,使得中芯的折旧及财务费用居高不下,而半导体的高端市场大部分被台积电和联电两大代工厂商及英特尔等集成器件生产商所把持,再加上半导体行业所固有的周期波动,中芯的业绩差强人意。在过去17个季度里,便有16个季度是亏损。
外界也猜测,未来中芯国际欲与其他对手整合以扩大经营规模,或引进策略投资人,张汝京的反对可能是最大的障碍。
但张汝京离开后,中芯股价是否会脱离谷底而翻身还是一个问号?
两张恩怨
全球半导体之父——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与中国半导体之父张汝京数度交手。业内曾评论或是传说的“两张”个人恩怨,还是台积电出于商业竞争目的。
张汝京一直将全球芯片代工业老大台积电作为追赶目标,在中芯的产能扩张及技术研发上投入相当大的精力,亦取得了相当大的进步。但毕竟起步较晚,中芯国际与台积电在技术上仍存明显的差距。
尽管中芯业绩尽管不佳,但在中国政府大力扶持以及巨大的中国市场需求下,仍是竞争对手的觊觎目标。
从中芯国际投产后,张汝京与张忠谋领导的台积电诉讼一直不断。在2002年,台积电曾向台湾当地法院诉讼,2004年台积电在美国发起一系列诉讼,后达成和解。而近年来台积电仍坚持在美国提起诉讼,主要缘由都是台积电认为中芯国际在吸引台积电员工跳槽的时候,带走了台积电的商业秘密。
诉讼案终于落幕,中芯国际与台积电达成和解协议。中芯国际将向台积电支付合共2亿美元,并将约8%的股份拱手相让,这两家公司或可握手言合了。(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