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事件概述 舆情监测数据显示,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名阶段已落下帷幕,据国家公务员局10月24日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今年共有132个职位无人报考,而在这里面有5个来自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的海监执法船船员职位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网友纷纷猜测无人报考是受到钓鱼岛局势的影响。日本媒体也关注到了此事,说中国年轻人空谈爱国,不敢上前线?这当然是一种误读,实情是30个职位中只有5个是“零报考”,绝不是所谓的“无人报考海监队”。针对这5个“零报考”,一名中国海事专家表示,这部分是由于海监执法船船员岗位要求过于严格造成的,海监要求报考者拥有甲类船舶各类适任证书等,年龄还要35岁以下,因此并非真正的零报考,这名专家还表示,海监薪水相对较低、工作条件艰苦也是原因之一。总之,海监职位“零报考”根本无关爱国。 舆论关注度走势 红麦舆情()将与该事件相关的新闻数与微博数作了分析,搜狐网、人天涯社区、博客中国和新京报分列四类媒体报道量排名之首。其他多家主流网站和网络论坛社区对此话题也显示了较高关注程度。 舆情监测数据显示:10月24日,人民网教育频道发出了一篇题为《2013国考最后报名日:关注208个无人报考职位》的报道,报道称10月24日是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最后一天,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数据研究中心统计显示,有208个职位无人报考,其中无报考职位最多的十个部门中有一半为国税系统。文章随后列出了“截止10月24日早8时无人报考职位最多十大部门”。 而凤凰网等网络媒体在转载此文时则改标题为《公务员考试:东海海监船多个船员职位尚无人报名》,文章随之引发众多网友关注,并出现了20条网民跟帖评论。随后该标题的文章获得众多媒体转载。相关舆情热度也随之大幅度升温。 新京报评论认为,海监职位“零报考”只是双向选择机制下的一种正常现象,根本无关爱国。国考虽是独木桥,但年年都会有不少职位“零报考”,没必要对此过度解读。 华龙网评论则认为,报考哪一个岗位是公民的自由选择,没有人能够或者有权利去强制,也没有人能够将某一个海监岗位与爱国与否挂钩。恰恰想反,爱国就应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衡量自己的综合能力。对于那个自己不适合的岗位避而不报也不是错误的表现,而恰恰是正确的理性的选择。 大众网则认为,这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中日目前发展水平的差异。出海是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且还有年龄要求。这与目前国内很多企业招人的现象如出一辙:来应聘的人不合格,想招聘的人却匮乏,这也对我国的教育及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我们各种专业人才不再匮乏的时候,就是中国全面超越日本的时刻。 从红麦舆情监测系统监测到的数据来看,10月30日起,《东海海监船多个船员职位尚无人报名》话题在微博上开始逐步升温。11月1日,话题相关舆情热度出现爆发性增长。截至11月1日中午,腾讯微博上的相关微博已超过6500条。 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如下图所示为舆情监测数据“中国海监队无人问津”事件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观点一: 10月30日起, 部分网民通过发微博表达了对此种现状的不满,有网友就评论称“这个区域的公务员岗位竟然无人报考,可见爱国之心多么脆弱”。 观点二: 网友指出无人报考是一种错误的解读。招考与报名两回事。专业的岗位门槛高并不意味着无人报名,而且不是所有报名者都能通过报名后的审查。 观点三: 有网友认为海监事业工作辛苦,应当考虑提高这个岗位的待遇,对这些岗位不能太刻意要求证件而应更要注重人员内在素质。 观点四: 还有网友建议招收中国海监的最佳办法是招录复员退伍海军,认为这条消息如果在部队发布的话,报考者会很多。 观点五: 还有网友呼吁网民们要冷静,专业性的问题就听专业人士怎么说就好了。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日媒报道就群情激愤把矛头对准自己。 红麦舆情分析师点评 红麦舆情分析师认为,本来是一篇客观报道公务员考试报名数据的新闻,却在传播的过程中被一些媒体改换标题转移到中国人的爱国心问题上,其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明显,而相关媒体对舆论方向的引导也一目了然。媒体在对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某一点的放大作用在此事件中得到全面的体现。 同时,红麦舆情分析师客观分析, 日本的海上保安厅有自己的海上保安大学、海上保安学校等培训机构,待遇不差,国家也非常重视,人才梯队建设比较健全。而中国的海监还在固守着“学历、经验、证书、年龄”等高门槛,没有系统化、前瞻化、灵活性的人才提拔和培养机制,将很多爱好海上事业和爱国年轻人拒之门外,也无法给海监等海上执法部门输送更多优质人才,需要我们反思。
事件概述
舆情监测数据显示,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的报名阶段已落下帷幕,据国家公务员局10月24日公布的数据可以看到,今年共有132个职位无人报考,而在这里面有5个来自国家海洋局东海分局的海监执法船船员职位引起了大家的关注,网友纷纷猜测无人报考是受到钓鱼岛局势的影响。日本媒体也关注到了此事,说中国年轻人空谈爱国,不敢上前线?这当然是一种误读,实情是30个职位中只有5个是“零报考”,绝不是所谓的“无人报考海监队”。针对这5个“零报考”,一名中国海事专家表示,这部分是由于海监执法船船员岗位要求过于严格造成的,海监要求报考者拥有甲类船舶各类适任证书等,年龄还要35岁以下,因此并非真正的零报考,这名专家还表示,海监薪水相对较低、工作条件艰苦也是原因之一。总之,海监职位“零报考”根本无关爱国。
舆论关注度走势
红麦舆情()将与该事件相关的新闻数与微博数作了分析,搜狐网、人天涯社区、博客中国和新京报分列四类媒体报道量排名之首。其他多家主流网站和网络论坛社区对此话题也显示了较高关注程度。
舆情监测数据显示:10月24日,人民网教育频道发出了一篇题为《2013国考最后报名日:关注208个无人报考职位》的报道,报道称10月24日是2013国家公务员考试报名最后一天,通过国家公务员考试数据研究中心统计显示,有208个职位无人报考,其中无报考职位最多的十个部门中有一半为国税系统。文章随后列出了“截止10月24日早8时无人报考职位最多十大部门”。
而凤凰网等网络媒体在转载此文时则改标题为《公务员考试:东海海监船多个船员职位尚无人报名》,文章随之引发众多网友关注,并出现了20条网民跟帖评论。随后该标题的文章获得众多媒体转载。相关舆情热度也随之大幅度升温。
新京报评论认为,海监职位“零报考”只是双向选择机制下的一种正常现象,根本无关爱国。国考虽是独木桥,但年年都会有不少职位“零报考”,没必要对此过度解读。
华龙网评论则认为,报考哪一个岗位是公民的自由选择,没有人能够或者有权利去强制,也没有人能够将某一个海监岗位与爱国与否挂钩。恰恰想反,爱国就应该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衡量自己的综合能力。对于那个自己不适合的岗位避而不报也不是错误的表现,而恰恰是正确的理性的选择。
大众网则认为,这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中日目前发展水平的差异。出海是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并且还有年龄要求。这与目前国内很多企业招人的现象如出一辙:来应聘的人不合格,想招聘的人却匮乏,这也对我国的教育及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我们各种专业人才不再匮乏的时候,就是中国全面超越日本的时刻。
从红麦舆情监测系统监测到的数据来看,10月30日起,《东海海监船多个船员职位尚无人报名》话题在微博上开始逐步升温。11月1日,话题相关舆情热度出现爆发性增长。截至11月1日中午,腾讯微博上的相关微博已超过6500条。
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如下图所示为舆情监测数据“中国海监队无人问津”事件网友观点倾向性分析:
观点一:
10月30日起, 部分网民通过发微博表达了对此种现状的不满,有网友就评论称“这个区域的公务员岗位竟然无人报考,可见爱国之心多么脆弱”。
观点二:
网友指出无人报考是一种错误的解读。招考与报名两回事。专业的岗位门槛高并不意味着无人报名,而且不是所有报名者都能通过报名后的审查。
观点三:
有网友认为海监事业工作辛苦,应当考虑提高这个岗位的待遇,对这些岗位不能太刻意要求证件而应更要注重人员内在素质。
观点四:
还有网友建议招收中国海监的最佳办法是招录复员退伍海军,认为这条消息如果在部队发布的话,报考者会很多。
观点五:
还有网友呼吁网民们要冷静,专业性的问题就听专业人士怎么说就好了。完全没有必要因为日媒报道就群情激愤把矛头对准自己。
红麦舆情分析师点评
红麦舆情分析师认为,本来是一篇客观报道公务员考试报名数据的新闻,却在传播的过程中被一些媒体改换标题转移到中国人的爱国心问题上,其中存在的问题是非常明显,而相关媒体对舆论方向的引导也一目了然。媒体在对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某一点的放大作用在此事件中得到全面的体现。
同时,红麦舆情分析师客观分析, 日本的海上保安厅有自己的海上保安大学、海上保安学校等培训机构,待遇不差,国家也非常重视,人才梯队建设比较健全。而中国的海监还在固守着“学历、经验、证书、年龄”等高门槛,没有系统化、前瞻化、灵活性的人才提拔和培养机制,将很多爱好海上事业和爱国年轻人拒之门外,也无法给海监等海上执法部门输送更多优质人才,需要我们反思。
文章来源:/dynam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