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1月4日消息,2016年首个交易日两市暴跌并触发熔断机制,提前结束交易。午后13:13分,沪深300指数跌幅%,首次熔断机制启动停市15分钟;13:28分开始后千股跌停,沪深300指数直线下挫跌%,触发二次熔断,A股提前休市。对于A股熔断机制首日就触发熔断表现,新浪财经汇总多位业内专家观点,以供投资者参考。
林采宜:熔断机制加剧市场波动
中国股市的参与者散户比例偏高,投资者结构决定了投资理性程度相对较低,这是市场易大起大落的根本原因,而这个,并不是熔断机制所能解决的。
平安证券:熔断次日进入抄底 至少可获利20%
平安证券根 据研究成果建议:从短期来看,在触及5%和7%熔断机制时,由于存在反应过度现象,可以在次日进入抄底,并持有股票2~3个交易日,可获得20%~40% 的股票回调机会;从长期来看,当股指上涨触及7%的熔断机制时,可以“追涨”买入弹性较高的股票持有半个月。而当股指下跌触及7%的熔断机制时,可以“抄 底”买入基本面不错、被错杀的股票持有半个月。“追涨”和“抄底”平均可以获得5%左右的投资回报率。
国金证券黄岑栋:熔断会放大市场恐慌情绪
熔断的目的是为了平缓股指的波动,但实际上,熔断机制并没有像监管层所期望的那样减缓股指的波动,反而在-%之后对股指会有向下的牵引作用 。而一旦-5%熔断之后,会放大市场恐慌情绪,复牌之后将瞬间跌向-7%。从今天分时图中的成交量来看,也证明了这一点。
洪灏:熔断幅度太窄 交易员比别人卖的早引发踩踏
交银国际董事总经理兼首席策略师洪灏表示,这是企图人为压抑市场波动的代价,而且熔断幅度太窄,当负面消息如人民币贬值、PMI疲弱等交错,交易员一定比其他人卖的更早,因此形成踩踏。
曹卫东:熔断机制短期不会改变市场下跌趋势
市场下跌主要因素包括:①两市没有新的主题被树立、②两市成交相对温和没有持续放大的迹象、③年底将至,业绩因素将对股指影响较大,题材股存在回归的需求、④新股发行及限售股份的解禁短期改变供求关系,市场重心下调。
刘志勤:熔断机制像抗生素 滥用恐失效
前瑞士苏黎世州银行北京首席代表、人大重阳高级研究员刘志勤表示,熔断机制是在非常状态下不得已而启用的,它就好比是市场的抗生素,不能滥用,否则就会失效。现在刚刚用起来,可能有的人觉得可以起保护作用,但是长期而言可能产生负面作用,引发潜在的金融危险和经济危险。
桂浩明谈二次熔断:抛压堆积 明日或将继续下跌
申万宏源证券首席市场分析师桂浩明表示,从今天看来,5%的下跌后很快跌破7%,单日的熔断解决不了趋势继续调整的问题,7%一会市场加剧恐慌,堆积了更多的抛盘,明天可能投资者会以更低的价格卖出,大盘继续下跌可能性大。
南京证券温丽君:磁吸效应导致大跌
温丽君称,磁吸效应描述的是当股价接近某一交易日的涨跌幅限制价格(或trading halt)时,涨跌幅限制会像一块磁铁将股价加速吸向限制价格的一种现象。其原因是投资者惧怕暂停交易导致的流动性缺失而改变交易行为,导致的市场自我实现。
中金王汉峰:熔断机制起作用也是有代价的
目前一级阈值幅度较低,且二级阈值与一级阈值设置差距过小(仅2个百分点),正常交易可能会比较频繁的被中断。第二,目前这种熔断机制设计本身也会对市场波动产生影响。例如,相比上涨,市场下跌更容易导致集体性的非理性行为。
九州证券邓海清:四大因素导致节后首日股市大跌
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表示,目前股市不存在股灾再次发生的问题和风险,调整属于正常健康、理性的范围。今天股市节后调整下跌主要因素为四个:一是人民币海外汇率再次大幅贬值走低,引发资本外逃担忧等。
宋清辉:熔断机制无法扭转市场整体风险
在一定程度上,熔断机制对市场是有利的,设立熔断机制也是必要的,但凡事都需要有必要 前提。涨跌停板的设立,已经对市场大幅震荡的风险建了一座“防火墙”,例如去年港股市场中汉能薄膜发电的暴跌就是因为没有跌停板,股价几乎一步到位的下跌 让资金连思考、冷静的机会都没有。不过,既然A股已经有了涨跌停板限制的防火墙,何必又要摆出另一道防火墙?让人纠结。
李大霄:投资者毋需对熔断机制恐慌
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今天A股大跌主要是对于1月8号减持解禁的恐慌,呼吁上市公司表态,维持市场稳定,呼吁国家队入市,维系市场稳定。呼吁投资者冷静,应该区别对待,无需盲目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