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
7月28日消息,7月28日,以“开放 ■ 实时 ■ 关系——理解营销生态之变”为主题的2011搜狐Ad Voice营销领袖峰会在北京精彩启幕,本次峰会是中国互联网广告营销业最高规格的行业峰会。
在搜狐AD Voice大会上,来自全球的互联网业界精英、广告业界精英以及广告主,对数字媒体的预算增长、新媒体投放的高效媒介组合、社会化媒体的营销实效、互联网视频的营销潜力、多媒体形态下全方位整合等五大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以下为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院长黄升民在本次大会的演讲实录:
黄升民:各位下午好!因为这个时间做开题演讲不是太好,因为大家都很困了。吃过饭之后打瞌睡。很多同行警告我,我们都很困了,如果开车回去怕出问题,所以留下来听一听。所以我的任务很重。
狂飙时代:大国际化和数字化双重压力下整合营销的突破与转型。
在这个时代的核心问题,构成2010年到2011年这段时间有两个非常关键的问题,一个是大国化和数字化,这两个问题在中国特别关键。今天上午我听到各位营销领袖也在谈到他们举了日子的例子、韩国的例子、美国的例子我都觉得挺好的,但是没有看到一点重要的现实摆在面前,中国是非常巨大的现实。这就是大国化。
外交上讲就是中国威胁论,中国什么时候超过日本、什么时候超过美国。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广告公司的同仁认为,所谓营销都是根据你的环境而变动的,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我想说的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现在感觉到内在一种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数字化的问题,数字化问题持续得非常久,记得上次在网络上谈到一个新媒体,有40年历史,我们说商业进行有20年,现在还在不断摸索,不断会谈到这个问题。
这样的数字化进程,互联网也包括了很多,也包括了原来和媒体没关系的产业,用资本用技术进入新的领域,形成了两种非常大的压力。
这两种压力对营销上产生影响,必须重新什么是营销,原来的知识结构合适不合适。我们面对最大的痛苦最大的问题就是营销人士已经失去了营销工具。广告人是从事我们的生意的,我们的传播手段在发生变化,广告人感觉到非常痛苦。
痛苦之中唯一可以得到安慰的是我们还有创意,我们还能生存下去。这点上我来特别想听到底有什么真知灼见的问题。我一直想有什么新的知识、有收获。但是我也不是很满意。我们在讲到最重要的社会媒体、社会营销、我们也谈到这个问题,谈到微博。但是我也听到韩国的代表说了,微博说白了就是电波瞬间把讯息传到大众,这个应该是讲大众媒体的。微博已经和大众媒体混在一起,要考虑两个问题,第一是不是这样,第二如果是社交媒体转成社会媒体的化,那么经营者、使用者、接受者都得从新的角度考虑这是个什么媒体,必须有媒体的规制和文化。
另外商业模式是我们一直想获得突破的,包括我们的视频、网络视频等等,大家都在讨论新的技术,一到这个时候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我们的商业模式应该说没有突破。还是利用广告当中最大的商业模式,有时候感到高兴,有些时间感到悲哀。为什么?
如果没有在商业模式上有突破的话,证明我们在知识上、在手段上其实很多东西并没有产生新的、革命并的变化。
所以这点我觉得有点古老。这种古老一直到现在,我们想营销的转型在哪儿,形成了今天的开题。
我觉得今天非常重要的是传媒业和广告业,刚才我讲,一个是考虑到它的社会环境,这一点我们讨论的问题为什么不能避开。为什么?因为我们突然间是一个小伙子,忽然进入成年,我们的衣着打扮、内心外表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个变化,那么我们就是未成年。必须有一个非常大的环境适应变化,如果不适应就会出现青春期的躁动、狂躁。所以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另外一个就是内在的问题。
在这种时候下,我觉得会产生什么东西呢?在新的市场背景下,我们要意识到讨论最多的、也是最前沿、碰撞最激烈的、对广告、对传媒、对互联网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三网融合的核心问题,这个问题延续了十年,而且现在还在议论,未来是什么样的融合,用什么样的架构适应这个融合,不清楚。
但是又不能回避这个问题。所以我说作为学术界,我们认为在大国和数字化并举下,冲突表现在三网融合上,互联网、通讯网、广电网。这三者如何融合,谁去主导,用什么样的文化方向设定这个融合,对现在、未来的经营至关重要。是不能回避的。
在三网融合条件下,必然会形成整个传媒业有三个板块的巨大变化,内容板块,因为传媒核心的是它的内容,大家都在说内容为王,那么怎么为王?一直我们很纠结地讨论这个问题,它的生产体系、集成、交易体系怎么样重构?我们说互联网有视频网站、有土豆、有优酷等等,但是有一点视频网站商业模式不清晰,还不能真正靠自己的经营维持一个平衡,我们已经很多很多的各种门户网站进入视频网站,有打买正版剧加大正版宣传的,也有用自有媒体制作新内容的。但是至今还没形成可盈利的商业模式。
那么我们也经常批评,看电视的时间越来越少,但是不得不承认目前来讲整个维持商业结构能够盈利的还是传统的大众媒体,尤其是电视媒体。这点上我觉得必须要做新的解构和理解。
内容生产为什么那么多自制内容很热闹不挣钱,为什么所有优秀媒体做的内容挣钱,在互联网时代被拼得七零八乱。核心问题是对内容生产者重新定位,在制度上重新设置。另外不是在媒体广告稀缺时代进行传播,而是在非常丰裕的时代进行传播,进入了平台传播,这种时候比较起来生产者的重要性不如平台控制方的重要性。可能比生产者更重要。必须知道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
还有一个重要转变,内容如何是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月前媒介杂志提出鲜明口号叫“内容银行”,必须承认内容可以公平交易,不然任由盗版时代横行,最终是劣币驱逐良币。主持一个非常巨大的网,这个网不一定非常理解,我们有通讯的网、有广电网,互联网是寄生于两个网的网。一旦三网融合之后会出现什么样?也许有一天我们的文章会叫大网天下。
我们在看的时候往远看到将来,不要忽视广电网的带宽优势、现有内容的优势。一旦有线网是两亿家庭,囊括了全部城市重要人口,无线网络、移动网络,卫星网,我动员广告公司的诸位一定要理解时代的重大变化。直播星在1993年被打入冷宫之后,今年重出江湖。这个时候完全不一样。上百上千个频道完全不一样的传输。
所以这个问题我觉得应该认识到,从直播星的村村通业务转入到户户通,扩大覆盖,这个变化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在这里我们看到通讯网站的改变,2G、3G、4G发展,广电网也在进行内外部的整合。
服务也是在变化,这种服务用户的需求和终端是蓬勃发展的。终端走前一部,手中的IPhone就是终端领先,终端已经引发了一场融合的革命。终端为什么有这样的能力?我觉得我们应该去琢磨。
在这样的基础上,就是构成一个大的营销的概念。其实在上次讨论的时候我谈的一个,营销的话,重申一点,营销学界也认为延续了上百年原有的营销体系理论已经崩溃,科学掌握消费者的看法,这样的工具已经不复存在。营销理论要重新建构,这是大家碰到最核心的理念。
我也说过营销理论我们提出过全方位营销,美国人2004年提出,日本人、韩国人都在沿着往前走。中国2008年提出全媒体营销。我说我接受全媒体,我也接受全方位营销。但是核心问题,准确科学知道需求在哪。解构这个问题。
那这个时候在去年我认为谈到过这个问题,全媒体营销建构在两个很重要的基础上,一个云计算的管理的理念下,其实我们所有的人在网上、手机网、广电网,其实我们的行踪都是清楚的。这样的信息完全可以掌握。但是这种行为的信息不等于内心的欲望被掌握,需要的是什么。需要有引起共鸣、议论的平台、搜索的平台和意见交换平台。
这点也特别感谢,因为有电通朋友在,点电通2004年做商业模式,2008年提出新模式,在共赢、共创的平台下如何分发、分享。这是互动营销关键问题,如何寻找共鸣,如何寻找到分享欲望的动力。这是互联网研究至关重要的秘密。没有的话我们还是把自己,瞬间传到多少多少的大众。我们的微博有个几百,有个几千就是地方,有个几十万就是省级,几百万就是CCTV。我觉得错误的理解互联网共鸣和分享的作用。
所以这里我觉得在知识的变化里,应该重建建构商业模式。它的背后其实是一个科学的东西。这是学术的前沿,也是业界至关重要的。那么这也是我们所努力要做的。大的网络、大的内容建构、大的服务概率重新调整、重新对营销体系做整理,这是我们要全力以赴要做的工作。
今天也谈到两个,后面有两个非常重要的讨论,一个是我们讲碎片化的问题,正好讲到我们面对的。其实碎片化的问题,理论很早,上世纪八十年代批判学派引述过来碎片化,历史的碎片、文化的碎片、民族的碎片都是从欧洲带过来的。
五六年前传播学开始引用碎片理论,用在互联网时代。但是我用这个理论的时候提出我的观点,其实碎片某方面和重聚是同时发生的。它是硬币的两面。重聚更有商业价值,更能够被我们使用。这个是需要关注的。感谢电通的理论,回来就是重聚。郭美美事件就是一个重聚,瞬间无数人被一件事吸引,发表议论和关注。这就是重聚。所以说碎片的时候要了解背后的重聚。这点才有商业机会。
这是我说的第一点。
第二,讨论视频网站的问题,吸引人气引起人们的共鸣互联网已经做到了。但是如何和传统媒体内容搭建一个平台,赢取新的商业机会,这是互联网目前在探讨的。传统媒体有好的内容可以再开发。这一点恰好是我们非常重要的商业机会。所以这两个建构我觉得特别令人关注。因为时间问题我不会再把这些内容重复了。因为这里讲了一些核心的。
最后我想说的,刚才我所讲的东西,都在这个杂志上,我们有大台时代。讲我们的台已经进入巨大的台,中央电视台已经两百亿,今年、明年应该往三百亿突破,中国将来电视上可能出现五个百亿大台,引领电视发展,三网融合是我们关注的话题。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是大网天下。所有的竞争核心东西其实在网络传输上,那么也有内容,大剧辉煌,中国电视剧最社会化,终端风暴是讲服务,最新一期是大营销,就是回答我刚才提出的这些问题。也希望和大家去探讨。我们处在一个非常伟大的时代,非常剧烈变化的时代,那么媒体在变化,我们的社会环境、营销也在变化,受众也在变化,这个时候营销要重新建构。怎么样建构一个大营销?大家对论坛的讨论,我估计各位专家、学者都会有自己的真知灼见,都会提出很好的话题。那我们也可以期待这样的讨论,把我们的探索、把我们的眼光引到更新的层次去。
那么我想起了两个应前访问招行的马行长。他说不把握宏观,你就不要说微观。我觉得蛮不错。但是还有另外一个,过去有句话不了解国际就不要谈中国。现在而是倒过来了,不了解中国也把握不了国际。因为中国是成为营销市场最活跃、最重要的一个大板块。那么在这个板块里我们都是见证者和亲历者。
等下参与论坛的各位嘉宾都是在业内享有盛名的、对营销、环境有深刻理解,我们会学到很多东西,衷心的期待这样的机会,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