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作者:张梓桐
潮流汇集地-南锣鼓巷
现在的北京已经变成了一座国际化的大都市,到处高楼林立,但是说起北京城,聊起北京的趣闻趣事,就不得不提到老北京的胡同文化。虽然没有CBD高楼大厦的现代感,没有故宫紫禁城的宏伟壮观,但是胡同是最贴近老百姓生活,也是最具有北京特色的代表之一。今天就为大家推荐几个了解北京胡同文化的好去处,不仅有古韵古味的老胡同,也有新近才为人们所知的潮流时尚胡同。
聚集最IN的流行元素——南锣鼓巷胡同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与元大都同期建成,是我国唯一完整保存元朝胡同底蕴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南锣鼓巷南北走向,南起地安门东大街,北至鼓楼东大街,全长786米,最宽处达到了8米。经过元明清的发展,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历史上,南锣鼓巷出过许多名人,像晚清的婉容皇后,这里曾是她得娘家。在南锣鼓巷中还有中央戏剧学院的一个小剧场,经常有学生在这里进行演出。在巷子的南半部分有许多的个性酒吧,与后海和三里屯的酒吧不同,这里的酒吧都是偏安静的,没有重金属和摇滚的震撼喧闹,只有淡淡的静雅。
说到南锣鼓巷还不得不提到巷子里的个性小店,其中不乏全国闻名的店家。在巷口的若水堂油纸伞店、文宇奶酪店、过客餐厅、创可贴8特色T恤店都在国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南锣鼓巷不仅在节假日聚集大量的游客,即使在普通的日子里也经常造成道路的拥堵。
拥有古今不断的关注——大栅栏
提起北京的大栅栏几乎人人皆知,大栅栏位于故宫的南侧,与前门距离非常近,东西走向,全长275米。从明朝永乐年间开始,经过500多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了一条店面林立的商业街。大栅栏的读名是由“大石烂儿”而来的。而“栅栏”的由来是在明代时期朝廷实行宵禁,在北京城内广设木栅栏,而到了清乾隆年间,由于廊房四条的栅栏制作精细,得以保存,所以大栅栏就成为了这条胡同的名称。
现在的大栅栏已经成为了北京著名的商业街,其中最引人注意的就是中华老字号的入住。瑞蚨祥,张一元,内联升,同仁堂纷纷借助近几年的改造入住和改造升级原有店面,在建筑风格上突出老北京特色,在经营上除了保留原有的服务外,还通过展板,墙画等推广展示原汁原味的文化内涵。
毗邻后海的北京建筑风格街——烟袋斜街
烟袋斜街处于北京市东城区地安门外大街鼓楼前,属于西城区的地界。在晚清和近代以经营烟具、古玩、书画、文具为主,是北京比较有名气的文化街。烟袋斜街东起地安门外大街,东北西南走向,全长232米,原名“鼓楼斜街”,在清末改为“烟袋斜街”。
根据历史记载和地理信息,烟袋斜街的形成与什刹海的河岸变迁有关。在明朝,皇帝为了稳定繁荣北京的经济,从外地迁来大量的商人富贾,而且烟袋斜街与积水潭的距离里不远,方便货物的运输,于是渐渐的形成了当时的一条比较繁华的商业街。
现在的烟袋斜街已经成为有浓郁北京特色的地点,街口的牌楼和街内的建筑都是具有中国古代特点的建筑。街内的商店以餐饮小吃,特色服装,特色玩件为主,相比与北京的其他胡同,烟袋斜街的宽度比较大,而且居民的生活延续性得到了不错的传承,现在的烟袋斜街已经成为了“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名噪一时的花街柳巷——北京八大胡同
说到北京的八大胡同,有不少人心里会犯上一阵嘀咕,因为这里曾经一度成为了烟叶花柳巷的代名词。其实老北京人所说的八大胡同,并不是专指八条胡同,而是泛指前门外大栅栏一带,在那段时间里这一代分布着近百家大小妓院。
具体说,陕西巷、百顺胡同、石头胡同、韩家潭、王广福斜街、胭脂胡同、外廊营、皮条营等八条胡同,是现在较普遍认同八大胡同的说法。从清代以来,八大胡同一直是北京纨绔子弟的集聚之地,清末及民国早期,更是许多官宦权贵、文人墨客聚会之所。
说到清末的八大胡同有一段佳话是不得不提的。在清朝的命运走到尽头辛亥革命取得了阶段性胜利时,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生理果实。为了巩固统治和监视政见不合的人,当时是云南军政长官的蔡锷被以“封官许愿”的条件固定在北京。为了反抗袁世凯的统治,蔡锷急需要逃离北京,回到云南。因为受到监视,所以蔡锷只能以去风月场所的理由脱离监视。这就牵出了蔡锷将军与当时名妓小凤仙的一段佳话。由于小凤仙通明事理,得到了蔡锷将军的喜爱,小凤仙最终也帮助他离开了北京。蔡锷也为小凤仙写出了“不信美人终薄命,古来侠女出风尘。此地之凤毛麟角,其人如仙露明珠。”的题诗,可见小凤仙在蔡锷心中的地位。
现在的八大胡同已经没有了往日喧嚣,渐渐成为了朴实的居民区,然而以往不堪的历史也会渐渐为人们淡忘。
作为北京特色的代表,胡同文化以她独特的方式像人们展示着自己的韵味。而且现在的人们也都体会到了历史文化对我们的影响,相信当人们厌倦了高楼大厦后,到朴实的胡同里走一走,感受一下老北京的独特底蕴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