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i美股讯)中国B2C电子商务网站唯品会()近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申请,拟筹集最多亿美元资金,上市地点为纽交所,高盛、德意志银行和奥本海默基金将担任其IPO承销商,股票交易代码为“VIPS”。
本文将从唯品会的发展概况、商业模式、历年财务状况、行业情况、风险、股权结构等几个方面分析介绍,供关注唯品会及电子商务行业投资者参考。
一、公司发展简史:
唯品会全称为广州唯品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08月,同年旗下网站唯品会(vipshop)上线,创始人为温州人洪晓波和其生意合作人沈亚。
唯品会的商业模式为“名牌折扣+限时抢购+正品保险”,这种模式的开山鼻祖为法国Vente Privee,其成立于2001年,而后美国网站Gilt对这种商业模式进行了改造,专注于奢侈品品牌的打折销售。
2008年,唯品会将上述商业模式引入中国,创业早期走的也是奢侈品品牌折扣销售的路线 ,但这种营销方式在中国由于文化和市场差异,出现了水土不服的情况,奢侈品限时抢购模式能给唯品会带来较高的客单价,但是其订单量少,用户群小的弊端也日益凸显。
在试验了一段时间后,唯品会开始转型,其目光从高档奢侈品转向了国内二、三线品牌的产品,在转而销售中、低档品牌产品后,其订单量迅速上涨,2009年8月,唯品会注册会员数突破20万,日均订单量达500单。
在吸引了一定量的用户之后,2011年初,唯品会重归其创业初衷,开设奢侈品频道“VIPCLUB”,折扣销售GUCCI、范思哲、Burberry、Prada等一系列高端奢侈品。
同时唯品会也在不断的扩展其业务范围,2011年8月,唯品会推出旅游频道,为用户提供酒店预订、旅游产品等服务。
截止2011年12月31日,唯品会注册用户数达1210万,其网站上所推广和销售的国内外品牌超过1900种,2011年实现销售订单万单。
二、唯品会业务模式
1、闪购+折扣模式
唯品会是B2C品牌折扣网站,向消费者提供时装、护肤品、箱包、皮具、配饰、香水等商品,并以比零售大幅优惠的折扣价销售。目前唯品会销售的产品大多为中端消费品,据《21世纪报道》的记者调查,唯品会1900多个流行品牌中,平均客单价大约为200元/位(人民币)。而淘宝客单价大约100-150元/位。
唯品会采用“flash sales”的销售模式(“闪购”,类似团购网站的形式),即首页以每日精选的形式推送折价商品(北京时间每天早上10:00),通常设置数量(如每人限量2件同类商品、一个购物车一次限20件商品)和购买时间限制。量大、高频是这种模式的特点。
唯品会的商业模式类似传统的“包销”模式:网站自己和品牌厂家或直线代理合作,省去中间代理商的层级费用,再以比零售价大幅优惠的折价(一般为比市场价低50-70%)出售给网站的用户;唯品会为商家货物提供库存和配送,对部分商家货品有活动结束后15天内退还未售出货品的权利。据招股书介绍,部分长期关系良好的厂商不对唯品会收取货品抵押费用,其他商家一般对其收取10-15%的抵押费。
2、2011年注册用户1210万 订单量万单
目前,唯品会注册用户数达1210万,活跃用户万,回头客万,总订单量为万单,客单价美元。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注册用户还是活跃用户,在过去一年中呈现爆炸式的增长,订单总量也随用户的增长而水涨船高,从2009年的万件增长到2011年的万件,其中订单总量大部分是来自回头客所下的单,2011年订单总量中的万件是回头客订单,占比约为%。
除了用户人数上升外,每个活跃用户的营收和每个活跃用户的下单量也在增长,目前2011年平均每个活跃用户所创造的营收为152美元,比2009年翻了将近一倍,平均每个用户的订单量也在稳步增长,从2009年的件上升到2011年的件,而客单价则是下降趋势,从2009年的美元降至2011年的美元。
从2009年到2011年,唯品会每年新增活跃客户量分别为万、万和133万,不过这三年来新增用户成本在不断上涨,2009年到2011年新增活跃用户获取成本分别为8美元、美元和美元。
(数据来源:唯品会招股书)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