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近日,有消息爆出赶集网在京状告百姓网发邮件挖用户,索赔50万元。值得注意的是,在此之前,两家纷争不断,年初有赶驴风波,年中有广告大战,年底则干脆对簿公堂。这场“分类信息第一案”的官司背后,两家企业的恩怨和行业竞争的内幕也随之浮出水面。
积怨已久
从去年开始,赶集网和百姓网的冲突不断。百姓网官方博客透露,赶集网一直抄袭其产品和营销活动,去年更在百姓网赞助的Oreilly Velocity上,派了个副总裁来砸场子,递挑衅名片,两家自此结下梁子。而在今年年初赶集网的赶驴广告播出后,百姓网马上抢注赶驴网。赶驴网风头甚至一度压过赶集网的广告,免费为百姓网导入大量流量,赶集网着实被羞辱了一把。
没过多久,两家又爆出信息抓取纷争。百姓网贴出赶集网方面的回复邮件,爆出赶集网大量抓取自己的二手交易,二手车交易等类目信息,而赶集网自招是58同城抓取百姓网的信息,他们和58同城又进行了互抓。当然,百姓网不甘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用户发布的信息被对手抓取“搭便车”,于是在今年4月初全面升级防爬系统,一下子堵住了竞争对手信息来源。
百姓网此举破坏了业内潜规则,自然不遭待见。不久,赶集网反指百姓网发邮件拉其用户。百姓网对此作出回应,否认网站本身推送邮件,并称将进行更严格的技术保护防止竞争对手抄袭。此事后不了了之,双方不久又陷入广告大战,而现在,赶集网又突然旧事重提状告百姓网,双方纷争再起。
抢夺用户和商家
在分析百姓网和赶集网之间恩怨之前,则不能不先提到各自的拉取用户和信息的来源,这是深刻理解本次官司的前提。两家公司除采取广告投放、活动推广等常规手段外,“爬取信息”被称为是业内潜规则,一直被赶集网所采用,赶集的招聘广告甚至公然打出了招聘爬虫和防抓取大牛的口号。而百姓网主要通过百姓联盟项目,即让用户邀请新用户,并给对方分成。
迄今为止,百姓联盟的会员接近30万。百姓网通过联盟会员,用分成奖励的形式激发其邀请好友发布信息。为了保证信息质量,百姓网全部采用人工电话核查信息是否真实,开通举报邮箱防止用户采用不正当手段邀请新用户,如果有人因钱或者中奖机会发垃圾邮件,百姓网立刻终结账号。在这个过程中,百姓网自身并不会直接拉用户,没有采集竞争对手用户邮箱的需求。
据一位百姓联盟的会员透露,百姓网从今年6月份开始已在其网站上发布公告,逐步将百姓联盟升级形成CPS模式,将推广分成方式统一成为CPS付费推广分成模式,原有的CPA模式(按新用户计费模式)会在四季度完成结算,停止计算分成。“百姓网没有销售团队,以前借助会员口碑相传,来达到用户量迅速增长,现在更开始抢夺客户资源,肯定会让同行坐卧不安。”
正因如此,分析认为,赶集网状告百姓网的官司胜诉可能性不高。作为一个很明显会败诉的官司,赶集网仍坚持选择上诉,这不能不让人怀疑赶集网在作秀,制造话题吸引眼球和打压同行。官司背后本质上是因为百姓网动了行业的奶酪,其庞大的联盟成员将有可能瓜分市场销售份额,赶集网不能不有所回应。
利益之争
中国互联网企业之间交恶并不鲜见。但在行业快速成长,各家均有发展空间,竞争远未到类似3Q大战关系到生死之严重的情况下,分类信息领域却屡曝纷争事件,则让人不能不重新审视分类信息行业竞争所存在的问题。
信息乃至背后的用户数量直接关系到分类信息网站的影响力和市场地位。这些纷争的背后表面是信息和用户之争,但说到底还是利益的争夺。
业内人士呼吁,分类信息在中国的发展空间很大,行业仍然处在快速发展之中。在这过程中,业内企业差异化竞争,为用户提供多元化服务,这对市场而言是件好事。业内企业相互之间应该更加宽容,没有必要一味地打压竞争对手,而更应该把精力放在用户体验上,开发出新的产品和服务,进而提升行业整体发展水平。毕竟,用户最终选择哪家分类信息网站,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服务和效果,而非华而不实的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