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网易科技讯 8月13日消息 今天上午,首家全国性的技术交易机构——中国技术交易所在北京正式揭牌。
中国技术交易所将采取公司制运作模式,由北京产权交易所、海淀中海投资等三家公司发起,注册资本为2亿元,其中北京产权交易所占40%的股权。据悉,后续还将有中科院资产管理公司等几家公司加入。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主任郭洪透露,自2009年国务院发文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中关村科技园区就积极推动中国技术交易所的成立。7月10日,中国技术交易所的组建方案报送到国务院,很快获得批准。
郭洪表示,中国技术交易所将充分发挥北京科技资源集中的地缘优势(2008年全国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2665亿元,北京就占了38%),发挥中关村示范区的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发挥公司化运作的体制优势,打造技术与资本高校对接的服务平台,打造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支撑平台,打造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工作的操作平台,打造促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综合服务平台。
交易所董事长熊焰:从三个纬度推动技术交易
交易所董事长熊焰接受网易科技专访时表示,与国内其他技术交易所不同的是,中国技术交易所将从技术、产权、交易三个纬度来推动技术交易。
熊焰表示,中国的技术交易市场已经存在20多年了,但它们都只在技术这一纬度上进行运作。中国技术交易所依托于北京科技资源集中的地缘优势,在技术这个纬度上,首先会形成全国最大最集中的技术集散平台。
技术要实现产业化则必须将产权化,这就需要将技术与货币对接,让技术可以用货币来衡量。
在这一点上,中国技术交易所打算将股权激励向技术项目延伸,而不只局限在公司或者机构层面。
熊焰认为,股权激励不够深入极大阻碍了技术的转移和产业化进程。“原来科研院所一些技术买卖和转化都跟具体的负责人和团队没有关系,具体的负责人及其团队就没有积极性。”熊焰说,而技术是必须要融入到产业过程中才能产生价值,这个过程又离不开技术负责人的努力。
熊焰还认为,技术只有跟金融市场结合起来才能产生更好的价值,通过金融市场让技术这种市场资源得到最好的配置。中国技术交易所的所交易的技术成果还会得到风投、风险补偿、产业化成功后的激励等政府支持。(卢旭成) (本文来源:网易科技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