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编辑推荐:近日,当当网自有品牌“当当优品”和“DANGDANG BABY”正式上线,正式加入了零售企业自有品牌大军。
记者在当当网看到,两个自有品牌旗下商品数量不多,但用户评价却高于同价位其他品牌商品。当当网公关总监郭鹤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坦言,“前期,我们会将品质、材料等作为突破口”。
事实上,无论是外资电商巨头还是国内B2C企业,早就开始对自有品牌进行开发。
京东商城一位内部人士透露,京东商城早在几年前就有布局自有品牌的想法。此前,甚至多次提及命名问题,但直至今日,京东商城的自有品牌仍停留在规划阶段。
反观B2C市场的“后来者”苏宁易购,已经开始布局自有品牌业务。昨日,苏宁易购执行副总裁李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苏宁易购的自有品牌商品将在未来分步骤上线,具体计划将在6月公布。
此外,部分垂直类B2C也开始试水自有品牌和类似经营模式。比如,乐淘网与水果忍者、愤怒的小鸟和植物大战僵尸等热门手机游戏开发商的合作。此前公开表示“不会开发自有品牌”的好乐买CEO李树斌,也在近日透出“有必要做自有品牌”的口风。
在相对较低的成本以及相对较高的回报水平的推动下,开发自有品牌成为零售商盈利的一根救命稻草。因为,目前主流电商尽管销售额不菲,却大多处于赔本赚吆喝的境地。
正如当当网CEO李国庆所言,自有品牌服装的毛利率可以达到30%-60%。一位接近某大型电商的人士也为记者算了一笔账,销售耐克、阿迪达斯等品牌的大型网络鞋城,其毛利率只有不到3%。
然而,在网络品牌商看来,虽然自有品牌对电商平台毛利率的提升好处颇多,但其进军自有自有品牌依然存在不少瓶颈。
研发自有品牌商品需要不小的资金投入,这对电商的资金链是个考验。一旦对自有品牌环节投入巨资进行大规模生产,将大大增加电商的运营风险。同时,自有品牌多为零售商与生产企业直接合作,如何控制代工企业的商品质量,是零售商必须考虑的问题。网络零售商由于自身知名度不高、企业规模不大,很难像传统零售巨头那样,和品质更有保障的知名厂商合作,这给网商开发自有品牌增添了不确定性。
原文链接:《电商推自有品牌跨低利鸿沟:烧钱战后回归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