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飞象网讯(记者 高阳报道)12月22日消息,近日,工信部出台了一份通知,透露明年年底将推进手机实名制立法。不过,业内专家对此却是抱有不同看法,褒贬不一。
通信专家项立刚认为,实行手机实名制从长远来看,利远大于弊。一方面增加了短信诈骗或其他电信犯罪的犯罪成本、且能通过实名有效遏制手机涉黄;另一方面,对于利用手机进行商业广告骚扰也有抑制作用,实名制可以查处和预防大量号码被销售到不法分子手中。另外一方面,手机实名制在面向3G商业应用非常有价值。未来的电子商务、位置服务都需要用户的身份识别,有了实名制,有管制地开放这些信息,对于手机网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价值与推动作用。
不过,北京青年法律学者郝劲松则对手机实名制持批判态度,他表示,手机实名制将间接妨碍公民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实施后用户的隐私权荡然无存。郝劲松强调,手机实名制的实施事关数亿手机用户利益,相关部门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应遵循立法程序,充分听取社会各方意见。
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经管院教授曾剑秋则表示,仅依靠实名制显然无法根治垃圾短信。但手机实名制可以有效防止垃圾短信泛滥,减少利用手机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同时,实名制的推行以及对于垃圾短信管理政策的厘清,也有助于新型短信业务发展。
由于此前垃圾短信问题严重,并长期未能得到有效治理,因此实施手机实名制呼声渐高,但当时由于没有部门出面表态导致此事一拖再拖。自央视连续报道中国移动涉黄、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域名管理不当之后,推行手机实名制被再次启上日程。
据悉,全球已经有韩国、日本、新加坡、泰国等国家相继实行了手机实名制,而且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就目前我国手机用户分布情况来看,现有约四亿非实名预付费手机用户,手机实名制真正要实施起来难度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