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导读:不久前,曾有不少专家宣称,个人电脑市场即将再度繁荣,被压抑的升级需求将推动爆炸性增长出现。然而,几个月过去了,这一预言并未成为现实。MarketWatch科技专栏作家德沃拉克(John C. Dvorak)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必然,因为这一市场已经高度成熟。由于互联网和云计算的兴起,人们对个人电脑升级的需求已经不再急迫,而现在的电脑都是空前的长命,在很长时间内,不必升级也可以运作顺畅。个人电脑行业的黄金时代已经结束。
以下是德沃拉克的评论文章原文:
记得是在四个月前,我们曾经被告知,个人电脑市场终于抬头,我们最终将看到,在经历了十年的无所作为历史之后,各个半导体厂商,尤其是英特尔,将迎来他们的好运。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回望这一判断,只能让人感觉更加苦恼。
他们说我们将看到一股强劲的潮流。可是,他们现在又说,我们过去所听到的判断是错误的,情况看上去是非常糟糕。
看上去,这简直像是《花生》漫画的老套。希望总是在最后一秒破灭,而我们这些读者其实从第一秒就知道将是怎样的结果。
我们必须坦白面对现实,唯有如此,我们才能考虑如何去处理。
我们正处在一场漫长和巨大的经济困难的中期。我们已经有了数量众多的个人电脑,而且看上去,只要我们能够用各种软件来打上补丁,这些个人电脑都可以顺畅运转。
对于个人电脑行业而言,这一幕是富有讽刺性意味的,他们成功地推出了当前的构造,后者使得这些机器的寿命大大超过过去。这种过分长寿的情况在汽车行业同时也有出现。我见过很多家庭用车,都已经开了十年以上,已经没有升级的价值链,问题在于,这些车现在看上去都状况良好,似乎还能够继续使用很长的时间。
事实上,长寿问题几乎影响到了所有的领域,甚至灯泡都是这样。等到发光二极管灯泡全面普及,我们就知道这会意味着什么了——这些灯泡的寿命长达二十年,而且高度节能。
归根结底,这一现象在个人电脑领域当中有非常集中的体现,我们在关于科技行业的报道中几乎处处都可以见到。人们现在还在使用Windows XP,哪怕后者实际上已经是两代之前的操作系统。一些人仍然相信,Windows2000才是“台式机最佳的操作系统”。
不必说,在当前环境之中,这些因素对于美国和其他地区的经济复苏是不可能产生什么建设性影响的。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之下,除开增加一点硬盘容量之外,只要电脑不彻底报废,人们都是很难找到什么非升级不可的理由的。
我们甚至可以说,任何过去五年之内出厂的,或者任何基于多核芯片的机器,很可能都将一直运转下去,直至物理报废。
从1978年到1998年的时光可以说是个人电脑行业的黄金岁月,那时候人们每十八个月就升级一次自己的机器,而且他们这么做也确实有充分的理由。各种新的外围设备不断出现,而旧系统的兼容性不断受到挑战。人们对软件的需求愈来愈大。就机能而言,电脑的升级本身确实是其发展进步的一部分。
可是,在互联网和云计算兴起之后,这一切都同时戛然停止了。我们现在已经习惯了将思考的焦点集中在互联网上,而不是我们的台式机上。这大大削弱了对电脑能力的要求。
事实是,最终出现的是恰好相反的结果。伴随互联网变得愈来愈强大,我们对机器的要求愈来愈不挑剔,新机器的销售自然就遇到了问题。
在我们的机器还干得不错的时候,我们为什么要考虑升级呢?我们能够想到的,也就是换个更大的显示器,或者是增加到两三个显示器,也就是要一个更大的硬盘,或者干脆加一个USB存储硬盘就可以了。
这一行业简直是死水一潭。
或多或少,英特尔(INTC)、Advanced Micro Devices(AMD)、微软(MSFT)、戴尔(DELL)、惠普(HPQ),甚至还有苹果(AAPL),所有的玩家都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现在,苹果已经转变了方向,正在帮助人们建立升级iPhone的习惯。他们的运气确实不错。
那么,面对这一切,作为科技类股投资者,我们该何去何从?我们是否应该仅仅着眼于移动行业,将其视为唯一的还在持续增长,还可以不断升级的业务?我们必须看到,惠普还有下蛋金鹅打印机部门,还有大量的现金,此外希捷(STX)和Western Digital Corp。(WDC)提供的更大的硬盘还是很受欢迎的。
不过,总体而言,个人电脑行业现在确实已经没有了太多闪亮的地方。这个市场正变得愈来愈乏味。
曾几何时,这个市场是如此富有活力,所有的玩家都水涨船高,可是现在,那些都已成过去,水也很难再有大涨了。投资者在这一市场上当然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但那已经是选股策略的天下了。(子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