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i美股)北京时间3月18日,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互联网研究部近日发布《移动互联网深度研究--之五》报告;报告认为手机音乐主要由运营商主导,盈利模式以彩铃和铃音为主。由于缺乏版权保护,海外的内容分销模式在中国难以复制。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腾讯、百度和新浪互联网企业加快向手机音乐渗透,有望结合会员、社区、互动营销等方式等打造新的业务模式。以下是主要观点:
渠道为王
手机音乐市场是移动运营商的天下。根据易观国际的统计,2010 年上半年国内无线音乐用户数超过 亿户,总收入达138 亿,其中,133 亿收益为移动运营商所有(其中中国移动占%),CP/SP 的整体收入不到5 亿,仅占%。收入的巨大差异主要是因为移动音乐的产业模式以彩铃和铃音为主,运营商将其作为增值业务推荐给用户,并就功能而非内容向用户收费。
内容厂商受盗版冲击,议价能力有限。拥有音乐版权内容的唱片公司深受数字音乐盗版之苦,itune 等内容分销模式在中国无法复制,盈利模式上高度依赖移动音乐,不得不和运营商合作。
SP 生存艰难。运营商积极自建无线音乐基地,更多的直接和唱片公司进行合作,SP 生存空间被进一步挤压。
期待创新
内容生产模式创新。传统的音乐出版是Top-Down 的模式,从艺人选拨/歌曲录制/发行都是唱片公司一手包办的。而现在是全民参与的方式对歌手、歌曲进行选择。比如豆瓣音乐上用户可以对音乐人/歌曲进行点评、交流和参与他/她组织的线下活动,这种类似于文学领域的起点中文网的运作方式可以充分发挥草根音乐人的力量。
营销渠道创新。中国电信和终端厂商联合推出的音乐手机,A8 和Nokia 推出“乐随享”服务,Google/巨鲸和Android产业联盟推出的云音乐库。通过合作由各方来分享整个价值链的利益。
服务模式创新。如推进SNS+音乐的服务,在听音乐的基础上让用户和更多的乐迷互动、交流,比如腾讯手机音乐提供的音乐小窝、音乐粉丝团,将更多的手机音乐用户聚合到一起,以乐会友。中国移动推出全音乐产品整合打包,将音乐和飞信/手机邮箱等跨业务整合,提升会员活跃性。
手机音乐和其他音乐收听方式对比:
中国移动占有最大的无线音乐收入份额,但增长趋缓:
传统音乐产业不断下滑而无线音乐仍保持快速增长:
中国移动面临的无线音乐竞争环境:
手机音乐用户行为:
手机音乐的社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