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移动互联网双寡头竞争激烈 市场呼唤有序竞争
3月31日报道 文/潘达
互联网发展至今,各个领域都涌现出较为突出的厂商及产品,他们在产品、技术、平台、甚至分发等等方面都有较强的实力。移动互联网也是如此,在各种切入点及方向上,都不乏处于领先地位的应用,但同时,也出现了实力相当的双寡头产品。当市场出现双寡头状态,他们各自需要面对的强势竞品就只剩下了一个,击破对方,便可占得最大份额,但中国的互联网竞争环境,从来都不是那么干净,其中竞争手段的不合理、不良性最被诟病。而在双寡头竞争的背后,也不乏资金的投入对抗,与不同集团的利益斗争。
两打车应用拼钱抢市场 背后各自“干爹”助阵
说到最近最火热的双寡头竞争,便是快的打车和嘀嘀打车的火热烧钱大战。半年前,移动打车市场还是十几家打车软件共同争夺市场,颇为严格的政策监管貌似才是打车应用最为头痛的困难。
而在2013年年底,快的打车与嘀嘀打车分别被阿里巴巴与腾讯投资,金钱补贴迅速成为双方进一步打开市场的利器。从5元到10元,甚至12元、20元,在阿里和腾讯的巨额投入下,快的打车与嘀嘀打车先后在补贴金额上互相较劲。期间,快的甚至喊出了要永远比嘀嘀打车“贵一块”的口号,而嘀嘀则随后补贴政策则调整为“12到20元随即不等立减”,导致快的立刻尴尬。
回顾近三个月这两家打车应用的补贴烧钱大战,让大大小小城市的人们熟知了“移动打车”这一概念,也彻底强化了快的打车与嘀嘀打车这两个打车品牌。据嘀嘀打车公布的数据,在近三个月的补贴时间内,嘀嘀共补贴14亿元,且用户过亿,而快的打车COO赵冬表示,除去支付宝方面补贴的金额,仅快的方面就已补贴了数亿元。这背后,是阿里和腾讯两大利益集团在O2O领域的金钱战略,也是这两大集团的金钱博弈。
但是,业内人士也指出这种疯狂的补贴方式并不是一个正常竞争方式,以金钱作为直接的吸引力博得的用户和关注也并不能长久,打车应用一度的火热也让很多司机在车内架设多个移动设备抢单,司机打车时分神听单、抢单,导致出现非常危险的交通隐患。
实际上,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的火拼并不仅仅在于金钱的比拼,其他方面也处处针对对手。在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先后引用的第三方报告中,都显示为自己的市场份额为最高,而且在双方发给媒体的通稿中,也都将自己称为“业内第一的打车应用”。而嘀嘀一度出现与腾讯曝出的数据不对等、被传出“刷单、做虚假订单”等消息。相信,快的和嘀嘀作为阿里和腾讯O2O的重要移动端应用,各自的业务压力也非常之大,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激烈的竞争在所难免。
烧钱大战让摇摇招车、百秒打车等等最早的一批打车软件的市场份额被迅速占有,甚至被完全代替。至今,嘀嘀打车与快的打车在各自南下与北伐的“战争”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战果,但随着各自十几亿补贴的投入结束,双寡头的局面依然没有太大的变化。一场金钱的狂欢没有分出胜负,却为各自的“干爹”拿下了移动支付的市场,可见,所谓双寡头之争,却也成为了双强集团的斗争。
经期应用“流血”之战 背后依然是融资之争
整个3月,在业内颇为知名的两款经期应用“大姨吗”与“美柚”的竞争颇为博人眼球。而双方的战火其实早在去年就烧起来了。去年9月笔者采访美柚(当时名称还是西柚)CEO陈方毅时,其就表示不希望和对手扯上关系,而当时西柚正在大面积地寻求报道。而大姨吗CEO柴可更是向笔者指责“某些竞争对手”不具备行业知识、医疗能力低,忽悠投资人,甚至抄袭其形象、设计。
据了解,徐小平老师在最早投资“大姨吗”之后,陈方毅作为徐小平投资的又一家公司的高层,在选择也做经期软件时,遭至了徐小平的强烈反对,而最后陈方毅还是做了西柚,参与了与大姨吗的直接竞争。而据消息人士称,在美柚与大姨吗暗地竞争时,互相刷差评、写黑稿的事情也屡见不鲜。
而双方的战火在最近“大姨吗”的一次“被下架”事件彻底被引燃。13日早上,大姨吗忽然在移动端的App Store上消失无法被搜索到,但在电脑端iTunes排名和搜索结果正常。在后期柴可向笔者提供的截图中,大姨吗在App Store后台状态为仍为正常销售,并没有当时传出的“违规下架”。而App Store中国区工作人员的第一时间的反馈也是“大姨吗”应用一切正常。唯一的不正常之处便是此应用在手机端App Store搜索结果端莫名消失。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