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临近年底,照例我要对科技和互联网细分行业进行盘点和展望。最近,看到《每日经济新闻》的一篇有关电视行业的分析文章,颇有感触,今天就来谈谈我对电视行业的看法。
智能电视激活客厅经济,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这两年电视行业最大的热点非智能电视莫属,智能电视可以说是互联网和电视的结合体。毫不夸张的说,正是智能电视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将年轻人拉回到了客厅,激活了一个庞大的客厅经济。
根据易观的数据,2015年客厅经济规模达到1020亿元,预计2016年将增长%,达到1400亿元。到2021年,随着用户对围绕智能电视的内容、应用、服务付费意愿的提升,以及广告主日益认可智能电视平台的商业价值,中国客厅经济市场规模将达到2300亿元。
客厅经济的核心无疑是智能电视,如此诱人的市场引来不同行业的参与方来掘金,除了三星、海信、TCL等传统电视厂商,也引来小米、乐视、阿里等互联网公司,联想等IT厂商,甚至爱奇艺、腾讯等内容提供商也都来希望分一杯羹。
低价or内容?互联网电视模式正在遭遇困境
这几年,电视行业狂飙猛进的绝对是互联网电视厂商,他们一般是两种套路,一种是走高性价比路线,依靠低价来快速攫取市场份额;另一种是走内容补贴硬件的路线,宣传自己是靠内容而非硬件赚钱,以内容补贴硬件,所以硬件可以低于成本来销售。
坦白地说,这两种模式在短时间内掀起了一股旋风,让他们的市场份额迅速增长。但是,2016年是一个分水岭,互联网电视厂商正在陷入困境,其短板正在暴露无遗。低价模式面临的问题是,因为价格太低,厂商很难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到研发中,导致在技术创新上遇到困境。
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是,互联网电视厂商往往没有传统电视厂商在供应链、产业链上的掌控力,导致在部件价格变动时缺乏抵御力。最近,液晶面板持续涨价,导致有的互联网电视被迫涨价100-300元,他们赖以为豪的低价策略失效了。反观掌握了上游资源的三星,则从容许多,因为三星同时是世界上最大的液晶面板厂商之一,所以其在面临面板价格变动的情况有了更好的灵活度和话语权。
对于内容模式的互联网厂商来说,面临的问题是内容投入较大,无论是自制内容还是购买版权,都需要投入巨额资金,是否能够真正仅靠内容实现盈利,从现在看还是个未知数。而且,对于传统电视厂商来说,也在加速进行内容布局,在内容上已经不逊色甚至超越互联网厂商。
以三星为例,正在国际化和本土化两个维度强化其内容布局。在国际化方面,三星与YouTube、亚马逊、美国直播电视集团、M-GO公司等内容提供商进行深度合作;在本土化方面,三星实现了与iCNTV、芒果TV、华数TV等知名的内容提供商合作。
所以,互联网电视厂商的所谓互联网思维,很大程度上不过是打价格战,制造噱头吸引眼球,但是现在用户越来越理性,买一款电视还是要看产品质量是否过硬,体验是否真的好。否则千亿客厅经济的风口再大,你也很难飞得起来。
消费升级大趋势下,技术为王正在脱颖而出
智能电视,从来都是包括内容、应用等“软”的方面和屏幕等“硬”的方面。2016年,一个新的趋势是“硬”的方面正在重获重视,行业越来越推崇“技术为王”。
我觉得,这归功于消费升级、品质为王和娱乐至上的大趋势,现在的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综合的体验,电视作为客厅娱乐的中心,承担着家庭娱乐的重任。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用户对体验的追求自然驱动电视厂商在技术创新上进行拓展。
一直被业界誉为未来电视显示技术的OLED,在量子点技术问世后,在面临新的挑战。相对于OLED显示技术,量子点具有价格较低、使用寿命长、良品率高等优势。而在全球范围,三星是量子点技术的领头羊,拥有150项的专利,其高端机型SUHD TV更是全线搭载量子点技术,能带来逼真的画质和号称表现10亿钟颜色的色彩展现。有专家指出,未来如果实现电致发光量子点(QLED)技术,会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影响。2017CES即将举办,或许我们可以期待一下三星将带来的哪些技术新突破。
SUHD TV里面还有一项黑科技,那就是深黑反减技术。通俗的说,就是让你在不关灯的情况下照样可以有很好的观看体验。据说,这是三星从大自然的蛾子上得到的灵感,蛾眼的外表面上有纳米级的微小突起和凹陷,使其能够更好地吸收光线,从而防止其因眼睛上反射出的光线而被捕食者发现。三星SUHD TV的面板上也覆盖着一层整齐的微小突起,他们能吸收外部光线或者使其改变方向,同时又不会阻碍面板内部光线的射出,从而减少眩光的影响。
所以,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正在让那些持续投入进行技术研发和科技创新的公司脱颖而出,他们以技术驱动体验赢得用户和市场。争论“内容为王”还是“技术为王”其实是一个伪问题,从用户需求的角度,内容和技术,软和硬,同样重要,他们共同构成了用户观看电视的综合体验,顾此失彼都是有问题的。
结束语
纵观电视行业的这几年,有一个有趣的现象,随着互联网电视厂商的崛起,大家纷纷追捧,传统电视仿佛深陷困境。然而,2016年,情形明朗起来,互联网电视厂商的低价模式或者内容模式都或多或少出现问题,反而是传统厂商正在积极拥抱互联网,向一个综合平台商的角色转型。它们因为在技术上拥有强劲的实力,加之在供应链、产业链上具有很强的掌控力,一旦在互联网能力上补强,所迸发出的能量就显而易见。
总体而言,未来必然是“互联网+”的时代,单纯互联网厂商或者单纯的传统厂商都很难满足用户需求,只有进行融合,走硬件和内容结合的路线才是大势所趋。
(本文系博客作者原创,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