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如今的互联网,早已超越了“媒体”的界定,渗透于日常角落,深刻地改变着生活的形态。因为“新”,自然有憧憬与尝试;因为“新”,也难免有挑战与困惑。跨进2011,我们用10个猜想,来描摹这一年互联网生活的趋势与图景。随着日历一页页翻开,现实也许将更精彩,也更曲折。
悬念指数:★★★★★
在微博上,你不需要忍受长篇大论。你既可以关注他人,也可以拥有粉丝。2010年初,新浪微博推出。到6月份,其覆盖人数已有万。搜狐、腾讯和网易及其他小众网站也都开展了微博业务。其中,刘翔在腾讯的微博开设不久,粉丝就达800多万,成为全球第一大微博客博主。
微博显然不仅仅是明星的秀场。许多政府机构、官方组织包括官员个人都参与到其中,努力把握到时代的脉搏。
微博的传播功能,注定要在2011年得到更好展示。尤其是将在政府与民间的沟通中走得更远。一些门户对微博的青睐,也使他们在争夺用户上开展更多的探索,这无疑会优化微博的各种功能。
更好看,更便捷,更大众。新一年的微博,会满足这些期待吗?
政府网站能让人更满意吗?
悬念指数:★★★★☆
《2010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报告》出炉,一项有45万名公众参与投票的网上调查显示,仅有%的用户对政府网站表示“满意”,表示“很不满意”的占了%。
为什么满意度这么低?很简单,一些政府网站开设至今,形同摆设,内容长时间不更新,网友留言无人回应,在线办公、服务网页无法访问等现象屡有出现。
2010年,网络问政已成风气。在很多地方,通过搭建网上对话平台,政府能及时、直接地听到基层群众的声音,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答复和解决群众关心的问题。这些无疑是网络问政制度化,也是平台政府化的一大趋势。
网络实名还有多远?
悬念指数:★★★★☆
2010年9月1日,酝酿已久的手机实名制正式推行,随之产生一个新的问号:网络会实名吗?
要实行网络实名制,绕不过去的自然是由此所引发的利弊之争。支持者认为,网络实名制有利于电子商务的公平交易、政府的应急管理、减少谣言诽谤;反对者则认为,网络实名制限制言论自由,不利于网络监督,可能加大信息泄露风险……
从现实条件来看,网络实名与手机实名相比,涉及范围更广、操作难度更大,目前仍不具备全面推广实施所必需的民意基础、法律规范以及技术保障。
可行的办法或许是在一定领域内(如电子商务)、一定人群中(如社交网站),以一定的方式(如“前台匿名,后台实名”)进行试点,逐步摸索完善。
今年你怎么“搜索”?
悬念指数:★★★☆☆
去年底,人民搜索以新闻搜索破茧试水,邓亚萍世界冠军的魅力和“国家队”背景成为人民搜索“很给力”的砝码;张朝阳毫不掩饰对错过搜索时代的懊悔与奋起直追的打算;微软必应无声息中悄悄发力;阿里巴巴“一淘”挖掘自有优势……在谷歌中国退出内地市场,搜索引擎市场一家独大态势下,百度的几大挑战者已然在新旧交替之时摆好架势。
2011年,融合技术、商业模式、用户体验甚至社会文化多种因素在内的搜索引擎市场争夺将更加激烈,也将是互联网最热的热点之一。
“网络水军”继续泛滥?
悬念指数:★★★★☆
短短几年,“网络推手”已经深入到社会的多个领域,对舆论呼风唤雨。个中缘由,除了互联网的传播优势之外,“网络水军”监管难也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这不是一个确定的人群,他们的行为实际上是一整套网络营销、公关行为的组成部分。今年7月,《侵权责任法》实施,明确了网站在发布信息上的相关责任,为受不实信息诋毁的个人和单位提供了法律支持,对打击“网络水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2011年,对“网络水军”的监管应当将重点放在那些开展恶意网络营销的公司和雇主上。这是互联网领域亟待规范管理的一个方面,同样为人所期待。
团购依旧“百团大战”?
悬念指数:★★★★☆
团购网站的井喷式发展诞生在2010年。作为继微博之后的第二个应用高潮,团购找到了一条更实际的赚钱模式。“百团大战”在短短一年内已经历了一次裂变,“单品团购风”是这次裂变的受益者,但接替它的风潮很快就将来到,只不过人们还不知道究竟会是什么。“团购模式”的未来,依然会有新的派生品种。
当然还是要强调,新兴消费模式难免缺乏法律法规的监督约束。所以,团购有风险,请尽量去信誉好的平台团购。
中国社交网络走向何方?
悬念指数:★★★★☆
2010年下半年,中国的社交网站陷入低谷。一些中小社交网站相继关闭,即使处于领先地位的开心网也面临每日访问用户数量不断下滑的压力。当人们逐步厌倦“抢车位”、“偷菜”等社交游戏后,社交网站不得不开始思考:自己的明天在哪里?
实际上,在“全民偷菜”的时代,中国社交网站上的信息分享从来也没有发展到国外同等的火爆程度。由于诚信、透明度与宽容精神尚有缺失,大部分人乐意“偷窥”别人的生活而无意于在网上“呈现”自己的生活,甚至连最基本的信息都不愿让陌生人知道。
社交网站是在网络上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连接,然而连接本身不是目的,重要的是为用户创造基于连接的价值。中国互联网能否孕育出属于自己的社交网络创新产品,值得打量。
网络视频走进“春天里”?
悬念指数:★★★☆☆
与残酷的商业格局泾渭分明的,是视频网站在内容上的“崛起”。
已经确定上春晚的农民工“旭日阳刚”组合,正是通过视频网站推波助澜了他们的《春天里》;一段勾起无数“70后”、“80后”人群感触的电影短片《老男孩》,索性由视频网站掏钱制作并独家发布;此外像天文奇观“日环食”的全球直播,改编的西游记《旅程的终点》……不夸张地说,视频网站正在抢夺电视台的收视率。
下一个“i”是什么?
悬念指数:★★★★★
2010年属于史蒂夫·乔布斯和他的苹果公司。这一年,他的MP4播放器iPod touch4超越了索尼PSP和任天堂的NDS,成为世界销量第一的移动游戏平台;这一年,他的平板电脑iPad正式发售,很快成为“时尚”风向标;这一年,他的手机iPhone 4在全世界“一果难求”。
他不仅是那个《纽约时报》笔下“最成功的管理者”,更一跃成为“最成功的创造者”。苹果创造的“新手机”已经不仅仅是手机,还是照相机、摄像机、游戏机、收音机、个人计算机甚至是移动商务万能机。
出了iMac、iPod、iTV、iPhone、iPad的苹果公司,下一个“i”会是什么?iCar?iBike?
三网融合能闯几关?
悬念指数:★★★★☆
2010年7月1日,12个试点城市名单出台,“三网合一”的实质性推进阶段终于开启。
网络资源互联互通不被浪费;减少基础建设投入、简化了网络管理,降低维护成本;电信运营商和广电运营商在视频传输领域的恶性竞争自此烟消云散,看电视、上网、打电话费用一起打包下调……
虽然好处多多,但“三网融合”想要真正实现仍将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你的手机SIM卡不可能立马插进计算机里就能打越洋视频电话。同样道理,“三网融合”的实践进程是与政策法规的相应变革互相促进的,现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也不会一蹴而就成为《电信法》。
如果用五年时间能走完“三网融合”的“初级阶段”,已是很了不起的成就。2011年,正是要紧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