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搜狐IT消息】日前,在美国夏威夷举行的2010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讨会上,英特尔发布了多篇重要技术研究论文,展示了英特尔在计算创新领域的不懈追求。
1. 可读懂人脑电波的48内核单芯片云计算机
想象一下,未来笔记本电脑的视觉功能可媲美人的眼睛,准确地看到物体的运动!你可以在网上购物时使用笔记本电脑的3D照相机和显示器,并可看到一个自己的“镜像”——也就是模拟你试穿某件心仪的衣服时,能看到你走动、转身时的效果,判断服装颜色如何搭配你的肤色。
英特尔研究院的研究人员展示的这一实验型48内核英特尔处理器,可以比这个效果做得更好。一些研究人员相信,用这一处理器制造的未来计算机,甚至能够读懂脑电波——只用简单的一个命令即可实现!
48内核处理器的长期目标,是加强单芯片计算机的云功能,以激发全新的软件应用和人机界面创新。
2. 基于32纳米制程,将射频和片上系统整合
英特尔是世界上唯一出货32纳米制程产品的半导体厂商,也是唯一一家采用高-k/金属栅极技术的公司。这种技术提供了更卓越的处理器性能和能效。
现在,英特尔的工程师们已经开发出一种新版本的芯片制造工艺技术——首次将射频功能和系统芯片整合,可满足移动通信设备对低功耗芯片的需求。
新增加的功能系列包括:高频性能的三晶体管架构、很低的漏电功耗、优秀的噪声性能和高击穿功率放大器晶体管。最后一项对于CMOS功率放大器集成Wi-Fi、WiMAX、Cellular、GPS等射频应用来说是必需的。新工艺也通过DNW层和高电阻底层提供了噪声隔离,还包括高质量电感、电阻和变容二极管。
据称,这是英特尔32纳米制程技术的第三代:第一代面向处理器,第二代面向系统芯片,第三代则提供射频和系统芯片的集成。
3. 研发22纳米更大容量存储器
现在的CPU通常包含大容量片上高速缓存存储器,以加快代码和数据的存取,从而提高整体性能和降低功耗。英特尔的工程师们正在寻找途径,使这些存储更加密集,一方面增加其容量并提高性能,另一方面缩小其尺寸以降低生产成本。
英特尔的方案是用浮体单元来替代当前使用的6晶体管SRAM单元。英特尔在2010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研讨会展示了其研发进展,在一篇论文中介绍了22纳米的FBC存储器,适用于大批量Bulk晶圆生产,早期试验表明,它比绝缘硅晶圆在成本上便宜很多;另外一篇论文介绍了如何在一个FBC存储器的背栅中选择性地掺入杂质,而不污染设备的其它部分,这对于一个22纳米的微小元件来说是一个“高难动作”。
您可能也感兴趣: 英特尔赢得芯片诉讼,避免了30亿美元赔偿 英特尔因专利侵权 被罚近22亿美元 英特尔赢得芯片诉讼,避免了30亿美元赔偿 英特尔侵犯芯片专利被判赔偿22亿美元 史上罕见罚单! “英特尔侵犯芯片专利被判赔22亿美元”上热搜 网友:国内该学习 标签: 英特尔 VLSI 栅极 夏威夷 搜狐 热点 经济参考报批网络游戏为“精神鸦片” 世界500强榜单公布:中国的力量与隐忧 “碰瓷”李嘉诚 揭秘不老药”NMN真相 视频更多 微信支持多设备同时在线 亚马逊否认推出加密货币 比特币应声大跌 小米12核心配置曝光:首发骁龙895+百瓦双快充 苹果回应Siri播报奥运金牌榜忽略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