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终于理解网贷扒皮系列之“去掉陆金所身上的平安光环”_社会财经_资讯_客集网
终于理解网贷扒皮系列之“去掉陆金所身上的平安光环”

终于理解网贷扒皮系列之“去掉陆金所身上的平安光环”

作者:kjnews8   2023-01-28 16:27:18  点击:12

详情

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将网贷这样一个简单的过程描述的那样复杂、神奇!是从业者在怕什么、担心什么?还是你真的感觉它有多复杂、多神奇?

标题中对于的陆金所和平安银行的关系的怀疑大家也很想知道答案,各位看官,且往下看:

不管从业者如何夸大它的商业模式,运作方式,但是我们知道要让投资网贷的投资者和想通过网贷获取的资金的借入者知道相关操作流程和系统性风险才是最重要的。

一、网贷P2P的运作模式是如何操作的?

⒈当前的主流模式:

P2P 平台实际上就是一个负责借贷上下游信息匹配的一个居间平台,通俗来讲就是提供了一个资金供给方和资金需求方互相对接信息的一个信息中转站,然后通过互联网 技术和通讯技术实现货币资金的支付、结算等兑付流程的一个互联网平台。

他的真正受众群体应该是参与进来实际操作借贷流程的上下游,但是不得不承认在国内的 运作方式上,确实存在着太多所谓的创新模式,宜信的债权转让模式,陆金所、理财范的投资理财模式。新的模式让我们有点无法参透其中奥妙了,但是我们仔细的回味下不难发现这每个平台的个中滋味。

⑴、以宜信为代表的这种债权转让模式自称先用其法人唐宁名下的自有资金放款后,然后再将债权分为若干等份销售给相关理财人,但事实上具体的操作流程如何,每个看到这篇文章的宜信理财从业者你们是最清楚的。

(2)、然后我们聊一聊有强大背景的网贷平台-陆金所。陆金所号称是平安集团下属的一家子公司,但事实上事实上真的如此吗?陆金所开展业 务有两年多了,你可能看到过平安集团公开承认它是平安的一部分,你可能看到过马明哲在任何一次演讲中提及陆金所是自己的丰功伟绩。为什么从平安集团的层面 从未正面提及与陆金所的关系,我个人认为因为这里边有着太多的挂羊头买狗肉的问题。

第一,陆金所的股东架构中根本没有平安公司出现,只是平安的一个高管以个人身份入股陆金所,而且股份并不大;

第二,他们的每笔借款都号称有平安成立的一家担保公司担保,试问这家担保公司的股东架构,经营范围为何一直没有公示;

第三、扛着这么大集团公司的牌子,做着和宜信、捷越同样的等本等息操作手法,却低息变相吸收公众存款,试问这么大的利润你吃的下吗?

第四,假设陆金所因为等本等息的放款大量客户逾期或出现坏账而导致被迫破产,很多人还指望这平安有赔付机制,这个问题我和很多投资人探讨过,很多人坚持认为是一定的,但是 平安从未正面承认过与陆金所的隶属关系,从法律层面也没有任何交集,到时候平安也参与到维权大军中(起诉陆金所虚构与自己的隶属关系),那样的场景将会如何?

2、网贷行业未来的发展模式将会如何?

上文探讨和交流了现在主流的商业模式,接下来聊一聊对未来发展模式的感受,以理财范为例,现在很多一线城市的平台因为起步较早,广宣和投资人相对较为集中所以发展很快,理财范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理财范从运营模式上效仿了红岭创投的运营模式,脱离了真正地P2P平台的本质,为什么这样讲那,我们来看一下:

第一,P2P的本质是个人对个人的借款,那么也就是说每个终端都应该是一个P, 也就是个人,而他们的借款终端都是企业,也就是C,那这种模式确切的说就应该是P2C了,是N个人对一个企业的放款,从法律层面上是有瑕疵的,虽然他们可 能从法律文书做了一定的修改规避了一定的法律风险,这是其一;

第二,P2P的运营平台实际上在整个借贷过程中是要参与进来的,可是他们开始变成了线下很多担保公司和小贷公司的资金掮客、线上融资平台。平台的目的是转移风险给这些类金融机构,减少他们的工作量,风险是发生了转移,但是风险却一直存在,而且会相对提高很多。线下这些类金融机构的经济代偿实力、是否有实地征信的业务流程、是否有一套严格的风控体系、是否有严格的风险预防机制、是否有一套非暴力催收的团队 和快速变现资产的能力都是投资人看不到平台方不清楚知晓的事实。正所谓成也终端,败也终端,这样的掮客平台的命运全部交给了终端合作方,当终端合作方大面积出现问题的时候,平台也就一命呜呼了!

上述商业模式从商业运作的法律层面上是符合现行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因为它的每笔业务对应着一个有融资性担保资质的担保机构。现在运营平台的主体以信息咨询公司、投资管理公司、网络科技公司这三个主要业态为主,他们的经营范围中只是体现了投融资咨询、中介服务这样一些较为宽泛的营业范围,并没有任何经营金融产品的资质,更无经营理财产品的资质了。但是他们都 高呼承诺本息保障,试问你拿什么来承诺,拿你几百和几千万的注册来承诺吗?从法律层面上讲,我个人可以认为这是企业的虚假宣传,超范围运营。

从这个意义上 来讲,理财范与线下类金融合作的模式是一个合法合规的思路,但是重要的是平台的参与性,所以平台和担保机构进行捆绑,同时进行实地征信和相关业务流程是必要的一个环节。

一边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赚钱赚的自己都不好意思说利润的时候;当储户的资 金放在银行却跟不上飞速发展的GDP的时候,投资渠道狭窄更无保障的时候,P2P来了,可是他来了之后,这一切让我感觉到有点茫然了。

一边是P2P从业者夸大商业模式的神奇,一边是投资人对网贷平台除了高息之外没有任何其他要求,悲哀的行业,同时也是前景无限的行业!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 https://cn.kaiji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