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2009年12月19日,《资本市撤杂志举办《资本市撤第二次编委会圆桌对话会议,主题为“2010:中国资本市 场的变革与国际化”。和讯网进行了全程直播。
石勇:我对如何建立科学、健康的中国资本市场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有效的资本市场是要满足三个条件,当然到现在为止,有效的市场也是不存在的。市场的参与者和市场的对称。第二信息是对称的,第三是可以自由出入。中国资本市场也是这样,企业进去要通过各种各样的努力,按照证监会的要求,出来的话很难说了。
信息不对称是造成风险的重要原因,这是经济危机发生的情况,大家也知道美国的金融危机发生并不是说美国金融制度不完整,到目前为止美国金融制度相对全世界其他国家来说都是最完善的,当然不是说最完美的。
它的问题出现一个是我们无法衡量衍生产品的风险,所以干脆它就不做这个事了,把监管放松,只要能赚钱就行,这样必然会出事。杠杆率太高是一个反映。另外,如何做真实的监管制度美国没有任何考虑,发展超过了政府监管的步伐,发展失控了。
对中国金融市场我有几个建议。第一,从基本研究来说,我们都在泛泛讨论一些概念的东西,而没有深刻的讨论各位专家研究的结果,把科研的东西拿出来给大家展示。国内经济学界有这样一种现象,比较倾向于说出来的东西,而不是做出来的东西。科学在什么地方呢,说说就行了?这个事对我们《资本市撤杂志的发展有我的一些看法。我先讲一些比较深刻的问题。我个人认为,到现在为止经济学上风险的定义是错误的。我们传统观念是通过统计分布来定义的,它的期限值和简单的数学方式定义的。其实我想不是这样的,风险是状态,到了某种程度它就会从量变到质变,这是需要在学术上进行研究的。
第二,现在我们的金融产品不是说方法太多,而是方法不对,对金融产品的衡量方法是不对的。有些专家说,美国发生金融风暴了,华尔街搞金融学的这么多人,数学搞得不错的,你们的数学模型统统失效了,其实不是这样的事,而是真正深刻的数学模型还没有做到金融衍生品上来衡量它的风险。中国可以在这些方面做一些努力,金融评分系统的数量化、动态化、系统化的问题,我们应该加紧研究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完善,基本技术支持应该有所考虑。比较宏观的来说,我们应该相对放松金融监管制度,而不是加强。放松的好处不是说对质量监管失控。加强对金融企业包括基本企业评分系统的教育,我们最近做了两件事挺好的。中国金融要发展首先要信息化,中国不会有次贷,个人信用评分目前我们都没有怎么次贷,第一是个人评分低于260分,第二贷款的钱和工资收入超过50%的比例,第三是房子贷款额度和房子实际价格超过88%,这三者加起来就是次贷,把次贷作为金融产品是另外一回事,中国连这个评分基础都没有怎么能行。我们中科院协助人民银行已经做了这样的工作,在3月份已经宣布了,我们的评分已经开始做了,即个人信用评分。这个评分和美国的评分基本上是一致的,昨天我们还在讨论这个事,即一致化的问题。但是这个东西现在还不能推开用,因为中国的法律不健全。现在征信监管条例出来了,这是行政的措施,还没有立法。我自己对立法也做了一些贡献,今年我参与了2009年政协提案中《关于加强中国信用体系的建议》,是全国政协3000多个提案中第一个提案,我们马上要组织调查组调研,到发改委、证监局、国务院法制办,讨论如何建立中国的信用法。如果把《信用法》建立起来了,信用评分在使用,再把这个衍生到金融产品中,对中国资本市场完善一定有巨大的推动,而且是科学的推动。中国资本市场不是不需要数量化,而是需要更多更细的数量化,而且一旦在科学层面需要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