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首届牛津中国经济论坛于2010年9月9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众多中国及其他国家商业、公共政策和学术界的领军人物聚集于此,围绕“中国与世界金融——中国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角色”这一主题来展开讨论,论坛将从中国自身的金融市尝对全球市场的潜在影响、金融经济学的创新空间等三个方面来进行,以下是搜狐财经从现场发回的报道:
提问:我来自一个律师事务所的。我有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我们知道去年中国政府推出了巨大的刺激计划,来提升经济。最多是由银行借贷来提供的刺激。我想问两位,你们如何评估这样一个刺激计划对银行的负债表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第二个问题,刚才汪先生谈到了金融体系的发展问题,以及它和实体经济发展的联系,实际上我们也听到了一些批评,包括对于一些西方国家的批评,也就是说他们允许让金融体系纵容它们进一步的发展,超出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需求和步伐。我也想听听你们两位对这个有什么样的看法。
第三个问题,是关于中国监管的问题,大家都知道,中国绝大多数的法规当中都有一些措词非常好的这样一些条款,但是往往实施的过程当中不太有效,那么你们未来会有什么变化吗?
汪建熙:第一个问题,就是所谓刺激扩张性的计划,银行的支持力度。实际上对于监管者来说,不管是中央政府还是中央银行,他们现在已经推出了或者实施了非常严厉的政策,让每一个银行都检查他们向地方的财政或者地方的融资平台借贷的情况。到目前为止,来自不同银行的单个信息总体来看还是处于可控范围之内的,并没有那么严重。有些人说大概有万亿的信贷流到了地方融资平台,实际上大部分的资金还是走进了这些实际的项目当中,而地方的政府也能够为它负责;但是我们还在看最后总的结果是什么。所以,最后总的压力测试的结果是什么,这个还有待来看。
第二个问题,对于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的关系,金融危机之所以爆发,在美国,以及传播到全球的部分原因或者说其中一个基本的原因就是美国的金融体系已经到了自生自灭的程度,它就是从自己的体系当中获利,而没有和实体经济进行有效的连接。这样就说明了金融体系它不能够单纯的逐利,然后来追求短期的交易或者是增加波动性等等,要不然的话它就会走入一个发展的错误方向,这是我个人的信念,我认为这种发展的模式它值得我们去深入的思考。
第三个问题,我认为这种行政性的干预,政府从来没有停止过,不管是金融或者是经济领域。但是另外一方面,以市场为方向的改革也在继续。这两种是混合在一起的,我是持谨慎乐观的态度,我认为最后中国不可能回到计划经济了,我们没有回头路了,我们必须往前走,当然这个改革需要时间,也许需要更长的时间,但是我相信未来市场会发生更大的作用。
搜狐财经独家稿件,版权所有,请勿转载,违者必究。如确需使用稿件或者更多资料,请与我们联系获得授权,注明版权信息方可转载。联系我们可致电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