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文|徐见微 编辑|周至美
一、
第一次来到中国面试的时候,赵英秀没想到,这份工作会成为他进入设计行业以来的最大挑战。
2005年9月,当他迈步走进魅族当时的总部时,那还是个看起来有些破旧的厂房,而来自韩国的赵英秀已经33岁,学习和从事工业设计行业多年。
在当时的韩国,手机行业正面临全面洗牌,而中国的市场正在逐渐崛起,这片土地意味着机遇,而赵英秀相信自己拥有抓住机遇的能力。
一直以来,赵英秀对手机设计有着自己的痴迷,这种仅存在于鼓掌之间的小而美,是对一个设计师细节把控力的极致考验。
“可能是性格的原因,我一直喜欢小而精致的东西。”他对自己性格的定义是“内向”和“专注”,说出这句话时,赵英秀拿起桌面上的两支手机,感受着不同设计带来的手感上的微妙差异,而后仿佛是选中了一个,他拿起一支向我展示,继而补充道,“还有一个原因,是我无力抗拒的,手机几乎是人人都会用到的东西,而一个设计师的作品能够被更多的人使用,没有什么比这更令我感到幸福。”
其实早在大学时,赵英秀就已经设计出了自己的手机。1992年,年仅20岁的他在人体工程学课上,为了完成期末设计,搜罗了当时世界上几乎所有手机图样,用A4打印出来,摞了整整几百张。
人生的际遇有时就在不经意之间产生,然后又在不经意之间错过。
他当时的设计理念是单手操作,于是有了“滑盖”的概念,当他把自己设计的模型交给教授时,教授建议他申请专利,但年轻的赵英秀不以为意。而距离世界上第一款滑盖手机被正式生产,还要等上整整10年。
十多年后,当他来到中国后,下决心要重新开始一段际遇。
首页<上一页1234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