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近期备受关注的钱牛牛自从被曝出将公布 BATJ 某家巨头的战略融资消息以来,关于投资方身份而引发的猜测未曾停歇,而钱牛牛官方也在近日向媒体透露了部分关于此次融资的细节。
据钱牛牛内部人士透露,此次融资前后共接触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因此对于两家公司来说这次战略融资是非常慎重的决定,同时,资方将对钱牛牛资产端子公司进行战略入股,无疑是高度关注其资产布局的关键信号。
据了解,钱牛牛(原名钱升钱)平台于14年9月上线,仅凭互联网投放模型两年收获近160万用户,是网贷机构中科技基因极强的一家企业,其自主研发的模型化产品多次获得政府机构和权威媒体的科技创新类大奖。
早在14年平台成立初期,钱牛牛便以成立不到一个月连续获得天使和 A 轮融资的战绩在行业中崭露头角,15年11月,钱牛牛宣布获得千万美元级 B 轮融资,成为网贷领域为数不多的 B 轮及以上融资企业。
今年9月,品牌升级后的钱牛牛公布了三大资产线品牌:快分期、贷上钱、IPC 小额信贷,覆盖年轻人群0-10万元各类借贷场景。据钱牛牛官方向媒体透露,这次B+轮融资不仅仅是财务投资,更是一次全方位的战略合作,而合作的切入点正是还未公布品牌名称的 IPC 小额信贷业务。
“IPC 技术在中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家银行和大型金融机构在使用,因其对综合型信贷人才的能力要求非常高,且需要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做风控,因此鲜少有企业敢于选择 IPC 模式,甚至可以说是屈指可数。”钱牛牛内部人士表示。
这位内部人士透露,钱牛牛的 IPC小额信贷业务由国内知名的 IPC 专家亲自带队,与平台屡获大奖的大数据风控“元方”进行深度结合,不仅在流程和效率上有了大幅提升,且对传统 IPC 技术的不足之处进行了改良升级,能够精准地衡量小微企业主和个人的财务报表与信用,而这也是资方在多方慎重考察后决定投资入股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果上述情况属实,那么可以预见的是,巨头机构的资金与IPC 技术的结合,不仅对钱牛牛及其母公司带来重大利好,这项技术的快速复制或将开辟中国小额信贷市场的另一片更为广阔、纵向更深的市场。
在互联网金融行业持续资本寒冬的低潮期,创投类网贷平台的发展随着行业大环境的影响逐渐趋于瓶颈,鲜少有像钱牛牛这样因技术实力被巨头机构一路看好并密切开展战略合作的,此前与腾讯云的独家内部合作已让这家企业在业内议论纷纷,因此这次战略融资的信息一经爆料,便引起业内的密切关注与猜测。
无论钱牛牛最终揭晓的投资方是 BATJ 哪一家,巨头的财务和资源注入必定会给这家年轻企业带来更多的创新机遇和资源上的全面补充,未来小额信贷市场必将多了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