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总算明了逃课网的出现是对高等教育的莫大讽刺_加盟商机_资讯_客集网
总算明了逃课网的出现是对高等教育的莫大讽刺

总算明了逃课网的出现是对高等教育的莫大讽刺

作者:kjnews9   2023-01-06 00:10:59  点击:4

详情

对这样的网站,学术该讨当讨之,教育该起诉则当起诉之,家长该责难当责难,学生该自拒当拒之。

据《重庆晚报》报道,逃课、代课、帮答“到”,这些在大学校园里司空见惯的秘密行为,如今被搬到了网上。一个名叫逃课网的网站,创办不到三个月,就迅速吸纳了注册用户约500人,并顺利收到了第一笔投资资金。

我们打开网站,会发现满目皆是求人答道、代课、换客的信息,不乏有人明码标价者。显然,我们单从用户需求角度来讲,按现如今的大学校园实际情况分析,逃课网无疑是有着巨大商业潜力和客户群的,所以其快速崛起并不让人意外,甚至将来其有很大可能会被facebook、人人之类的网站收购,重新包装改叫换课网、或自助换课系统之类的名称融合上线。所以可以预见,逃课网的前景是美好的,创建人靠此能捞一笔也是板上钉钉的事。

但这样网站的快速走红,又究竟能给我们的高等教育,接受我们高等教育的莘莘学子带来什么呢?

 

逃课网的首页上写着这样一句话:“93%的同学逃过课,是逃客,不是旷课,加入逃课网,感受鲜活有趣的大学生活!”然而我们实话实说,其实逃课与旷课有区别吗?未请假不上即是旷,这只不过是类似于孔乙己“窃不是偷”的自我无聊辩解罢了。而这种公然纵容逃课和为逃课辩解的行为也会对大学校园的教学秩序构成冲击。

一方面是从众心理的巨大影响,特别是对于20岁左右的年轻人而言,当周围有10个人去做一件错事的时候,这错事也就变成正确的了,而且还往往会被冠以高尚的理由。就以逃课而言,打着“课程过于无聊”、“学不到东西”、“不想浪费时间”等理由逃课的人数众多,这种糊弄老师的理由说的多了就连自己便都信了。而实际上呢?逃课者无非也是打游戏拍皮球逛大街谈恋爱去了。又有多少是去节约这节“无意义”的时间去学习“有意义”的事情了呢?

另一方面,这也使得我们的教育质量不断下降。近几年,我们很多高校总在高呼要建一流大学,大幅扩招,但同时带来的却是产品质量的大面积下降。笔者最近两年带过的几个毕业生就差到离谱:网上搜资料不会、word排版不会、电脑基本故障排除不会。而造成这种质量下降的原因中,当今高校比出勤率还高的逃课率绝对是主因之一。

所以,我们对逃课网的出现,初始是种好奇和娱乐,末了则应该是一种反省和担忧的态度。我们应当认识到,对于当下社会氛围而言,逃课已然成为了一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事情,并在网上公开叫卖,着实让学者愤、师者辱。对学生而言,逃课不在地下操作,反倒成为了台面上的交易,这是对自身学习的不负责,也是对高等教育的莫大讽刺。

我们不得不怀疑,在逃课网培养中成长出来的学生,学到的将不是诚信而是欺骗,不是知识思想而是关系交易,不是踏实而是歧途。而这样的学生步入社会后,不但基础知识欠缺,思想也自然目的至上,并且质量绝不是他们最终目的,管理对其而言更是一次可以钻漏洞的点名。试想,未来我们会出现这样一幕:桥梁工程师在桥塌后说道“不好意思那节课我逃了”,医生在病人死后说道“不好意思那节课我逃了”。不仅如此,从道德上讲,我们更等于是批量生产了一批又一批黑心馒头的生产者。

所以,那些混迹逃课网上的学子应该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不是因为逃课让世界变得混乱,引发了灾难;而是逃课,大张旗鼓、肆无忌惮的网上换课让自己逐渐变成了那个可能引发灾难的人。而对于逃课网的创建者来说,我们对其市场观察力表示肯定,但是这样的网站实质上与黄色皮条网站并无区别,于私人有利,于社会秩序无益。

因此对这样的网站,学术该讨当讨之,教育该起诉则当起诉之,家长该责难当责难,学生该自拒当拒之。管理部门也不要觉得其规模尚小而不引起注意,毕竟现在红遍全球的facebook也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正所谓防微杜渐,教师节刚过,就算出于尊师重教,这样的网站也最好还是离我们的学生,离我们的未来远一些吧。

王亚煌 专栏作者

相关分类
请在电脑上注册登陆 网址: https://cn.kaijikj.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