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2010年7月14-15日,由清科集团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中期论坛”于深圳召开。上图为中信证券企业发展融资部副总裁张宇。(资料图片)2010年7月14-15日,由清科集团主办的“第十届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中期论坛”于深圳召开。上图为中信证券企业发展融资部副总裁张宇。
张宇:首先,创业板作为一个单独的板块,它跟现有的上海主板,深圳的中小板,首先是一个并行的市场板块,是在现行的中国法律体制下运行的,我们在谈创业板的时候,可以去跟美国的纳斯达克比较,可以跟香港的创业板去比较,但是不能脱离一个大的环境。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政策环境下,创业板的审核在本质上来讲,在目前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单独的特区。就像很多人现在在呼吁创业板是不是可以搞特质等等,作为创业板的从业者认为现在还不合适,如何在合理的时机下促使创业板有一个更加良性的发展,这是所有市场参与者关注的事情。
所谓疯狂的市场大家也都很容易理解,从去年到现在创业板这么高的估值水平在全球资本市场上很罕见。困惑的参与者就是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从监管机构到各个中介机构,到准备上市的,想上市的上市公司,以及向创投、VC/PE大家对创业板的未来可能都有一点困惑,创投在想究竟投什么样的公司才适合上创业板。而监管机构可能在想,现在社会舆论这么关注,究竟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公司去上创业板。作为中介机构我们在想应该向市场推出什么样的公司,才能使创业板更加良好发展,我想这都是未来创业板发展需要思考的问题。
现在创业板已经逐渐的集中到对行业的选择,首先把整个专业领域、行业领域区分开来,跟中小板和主板有一个明确区分,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家作为各方的参与者对如何选择创业板的上市公司都有了一个底线和准则,我想这是对未来市场发展的一个很好推动力。
回到刚才主持人谈的审核问题上,刚才我谈这么多,作为目前创业板的发行审核来说,因为创业板是一个审核体制,它跟中小板和主板在本质上还是有很多类似的地方。从市场来讲,可能很多人会想,包括二级市场投资人,甚至包括像程总、鲍总他们的VC/PE大家都想去投一些听起来非常好的公司,看起来行业非常具有想象力的公司,在这里我想谈一点,从二级市场的看法,以及和投资人的看法,和他们在审核时候的看法,在现行的发行体制下,究竟什么样的公司去上市,大家需要明白一点,首先判断一个公司它的可上市性和它未来的可投资性,这两个是有区别的。
在现在的审核体制下,所谓的可上市性就是你是否能够满足证监会创业板的首次发行管理办法里面每一条的规范,也就是规范性。事实上这是我们投行在选择项目的时候考虑非常重要的一点。有些公司听起来非常好,发展空间巨大,是一个适合投资的对象,但是它是否适合上市,这个是需要考虑的一个问题。
谈到上市审核,第一点,如果在座的企业界人士,或者想上市的公司人士,你们在判断这个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自己的公司在规范性的问题上做到了什么样的程度。所谓规范性最常见就是社保问题、土地问题、资产形成等等。规范性的问题,包括中介机构在选择上市的时候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回到创业板上来讲,现在中小机构更关注这个公司的盈利稳定性和增长持续性,这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因为创业板公司大家知道,规模越小的公司,风险越高。在现有的体制下,监管机构是不希望有高风险的公司上市。上市之后很快出了问题,给市场带来很大的风险影响。就像刚才黄总谈到,现在证监会包括各个监管机构对整个板块是很呵护的,非常希望创业板能够健康发展。所以,在企业的业绩方面就需要有一个稳定的业绩跟持续增长,这一点非常重要。
第三点,刚才黄总谈到了行业选择上,是不是符合这些行业。其次,你是不是有很明显的,能够被大家很容易理解和很容易辨别的核心价值、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在现有的整合条件下非常关注的问题。因为很多公司规范性没有问题,盈利看起来也很好,行业好像也符合这些要求,但是你说这些公司究竟投资价值在哪里,究竟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让投资人能够认可的价值,确实很难说,确实很难发现。这也有可能是程总和鲍总他们作为投资人在最初需要发掘的东西。
我们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不能脱离现行的法制环境,这是中国的现实。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家作为不同角度的参与者,希望共同发掘更好的公司来创业板上市,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这也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